
谓高门贵族的豪迈气概。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二折:“显五陵豪气,吐万丈虹霓。” 元 无名氏 《王粲登楼》第三折:“我怎肯与鸟兽同群,豺狼作伴,儿曹同辈,兀的不屈沉杀五陵豪气。”亦省作“ 五陵气 ”。
“五陵豪气”是一个汉语成语,指高门贵族的豪迈气概,常用于形容身份显赫之人的洒脱与不羁。以下是详细解释:
核心含义
该成语字面指汉代“五陵”(长安附近五座帝王陵墓)地区贵族子弟的豪迈气派,后泛指高门望族或显赫人物的非凡气度。例如元曲《王粲登楼》中“兀的不屈沉杀五陵豪气”,即表达不甘埋没贵族气概的愤懑。
延伸用法
在文学作品中,也借指英雄、豪侠的洒脱气质。如关汉卿《蝴蝶梦》第三折提到秀才“无那五陵豪气”,通过对比凸显文人缺乏豪侠的刚烈。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学作品中的用例,可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来源。
《五陵豪气》是指五代时期洪楚之子洪承畴举荐时任朝廷兵部尚书的李继勋,将其名字中的“李”字改写为“豪”,暗指其身上散发的豪气。
拆分部首:五(亅)陵(阜)豪(豕)气(气)
拆分笔画:五(4画)陵(9画)豪(13画)气(4画)
《五陵豪气》一词来源于元稹的《登柳州城楼得望字》中的“綺妙其文,豪气所张”。后来,人们为了褒奖李继勋的勇气和豪情,加上了“五陵”的修饰,使得“五陵豪气”广泛被称颂。
五陵豪气的繁体字为「五陵豪氣」。
古时候汉字写法未有相关记载,但根据历史文献和古代碑刻推测,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
他身上散发着五陵豪气,令人不得不佩服。
五陵风情、陵虚之地、豪气冲天
英姿勃发、气宇轩昂、气魄雄浑
胆小怯懦、气馁丧志、飘风苦雨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