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行的意思、歌行的详细解释
歌行的解释
[a style of old Chinese poems] 我国古诗的一种体裁,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详细解释
古代乐府诗的一体。后从乐府发展为古诗的一体,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采用五言、七言、杂言,形式也多变化。 宋 姜夔 《白石诗话》:“体如行书曰行,放情曰歌,兼之曰歌行。”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体凡》:“﹝乐府﹞题或名歌,亦或名行,或兼名歌行。歌,曲之总名。衍其事而歌之曰行。歌最古;行与歌行皆始 汉 , 唐 人因之。” 明 徐师曾 《文体明辨序说·乐府》:“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曰歌行。” 明 徐师曾 《文体明辨序说·近体歌行》:“歌行有有声有词者,乐府载诸歌是也;有有词无声者,后人所作诸歌是也。”
词语分解
- 歌的解释 歌 ē 唱:歌唱。歌咏。歌颂。歌坛。歌台舞榭。歌舞。能歌善舞。 能唱的文词:唱歌。歌谱。歌词。歌诀。民歌。诗歌。歌行(妌 )(旧诗的一种体裁,音节、格律比较自由)。诗言志,歌咏言。 笔画数:; 部首
- 行的解释 行 í 走:行走。步行。旅行。行踪。行百里者半九十。行云流水(喻自然不拘泥)。行远自迩。 出外时用的:行装。行箧。行李。 流通,传递:行销。风行一时。 从事:进行。 流动性的,临时性的:行商。行营。
网络扩展解释
歌行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体裁,起源于汉魏乐府诗,发展于南北朝及唐代,具有以下特点:
-
起源与定义
歌行体由南朝宋鲍照开创,融合了乐府诗的叙事性与古诗的抒情性。题名中多含“歌”“行”或“歌行”字样,如《大风歌》《燕歌行》等。
-
形式特点
- 句式灵活:采用五言、七言或杂言古体,长短句交错,节奏自由。
- 韵律自由:平仄不拘,可自由换韵,注重音节的流畅性。
- 题材广泛:涵盖叙事、抒情、咏史等,如白居易《长恨歌》以叙事为主,杜甫《兵车行》反映社会现实。
-
与乐府诗的关系
歌行脱胎于乐府,但逐渐脱离音乐束缚,成为独立的诗体。明代徐师曾“放情长言曰歌,步骤驰骋曰行,兼之曰歌行”。
典型作品
- 汉魏时期:曹丕《燕歌行》(最早的完整七言诗)。
- 唐代: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高适《燕歌行》。
总结来看,歌行体以形式自由、情感奔放为标志,是连接乐府与文人古诗的重要桥梁。
网络扩展解释二
《歌行》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指的是以歌谣的形式表达诗意或叙述故事的长篇作品或行文。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其中“歌”是右手边的部首,表示与歌唱相关,而“行”是左手边的部首,表示行走或行动。这个词的笔画总共有十个,写作顺序是:横折撇捺竖撇撇撇横。
《歌行》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一开始是指古代诗人将自己的诗作设置成歌谣的形式,通过歌唱的方式来传播散发。后来,这个词逐渐演变为指代特定形式的长篇诗歌或文学作品。
在繁体字中,这个词的写法与简体字保持一致,没有任何变化。
按照古代的汉字写法,这个词可以写成“歌行”,两个字以横行书写,显得简洁而规整。
以下是一个例句来展示如何使用《歌行》这个词:他的诗作以《歌行》的形式表达,引人入胜又富有诗意。
组词中可以包括:诗歌、作品、文学、行文等。
与《歌行》意思相近的词语有:歌谣、长诗、韵文,它们都指代具有类似特点的文学形式。
与《歌行》意思相反的词语可能没有明确的对应词汇,但可以考虑使用“散文”来对比,《歌行》一般是通过歌唱的方式来表达故事或诗意,而散文则更注重散文性、故事性和随性的行文方式。
希望这些回答对你有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我会很乐意回答的。
别人正在浏览...
白地将军白鹞子百足不僵逼火不女持正寸眸待道待试大忙扶床改张劀杀贵人多忘还冤寒叶鲎醢黄云谶虺隤呼霜见弃于人荐誉角牴蛟龙得雨截稿径畛韭菁眷伫居丧抗脏龛座刻鹄成鹜两骑牛良时美景僚寀立言扪摸命家墨汁抛开抢修清质齐声楸梓扰惧镕范如愿沈顿深婉失畴水狐水禁搜阅素尘谇喧韬縢他心忞忞卧铺五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