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侧匿的意思、侧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侧匿的解释

(1).缩缩行迟貌。古天文谓朔日而月亮见于东方。《尚书大传》卷三:“朔而月见东方谓之侧匿。” 郑玄 注:“侧匿,犹缩缩行迟貌。”《汉书·孔光传》:“其传曰‘时则有日月乱行’,谓朓、侧匿。”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侧匿,行迟也。”

(2).阴险奸诈。 三国 魏 阮籍 《元父赋》:“故其人侧匿颇僻,隐蔽不公。”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侧匿"是一个较为生僻的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隐藏、躲避,后多引申为阴险、奸邪的贬义。以下是详细解释及权威依据:


一、基本释义

  1. 隐藏;躲避

    指故意隐匿身形或行迹,不显露于人前。

    来源依据: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侧”为“旁也”,“匿”为“亡也”,合指隐蔽于旁侧而不见。

  2. 阴险狡诈;行为不端

    形容人用心险恶、行事诡秘,含强烈贬义。

    来源依据:班固《汉书·五行志》载:“朔而月见东方,谓之侧匿”,古人以天象喻人事,引申指奸邪隐匿之态。


二、古典文献例证


三、现代词典收录

《汉语大词典》将“侧匿”释为:

① 隐藏;逃避。② 指阴险奸诈之人。

来源: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四、语义演变

该词先秦两汉多用于天象或行为描述,唐宋后渐侧重道德批判,如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以“侧匿”暗讽保守派迂腐畏缩(注:此处为语义关联延伸,非直接引用)。

“侧匿”由具体“隐蔽行为”衍生为抽象“奸邪品性”,属典型汉语词义从具象到抽象的演变案例。

网络扩展解释

“侧匿”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根据语境不同有所差异,主要分为以下两类解释:

一、古代天文学术语

指朔日(农历初一)时月亮出现在东方的天文现象,形容月亮运行迟缓或退缩的状态。例如《尚书大传》记载:“朔而月见东方谓之侧匿。”。这种用法与古代历法观测相关,带有“退缩、迟疑”的意象(常见于《汉书》《宋书》等古籍)。


二、形容性格或行为

表示阴险狡诈、隐藏真实意图,常见于古代文学作品中。例如三国时期阮籍在《元父赋》中用“侧匿颇僻”描述人性阴暗面,指人行事不公且心怀叵测。现代语境中,该词可引申为“刻意隐藏目的或秘密行动”。


补充说明

别人正在浏览...

哀音辩数笔纸长嘶宸跸斥黩驰慕丑小鸭骴禁骀背鹤发黨風大厅大巽他群岛颠首敌场杜门绝客封缠副靖缟羽梗悍工场滑道欢笑惠和活巴巴活报剧坚壁清野嘉议大夫借意进股窘困军具垒石两献量凿正枘令牌灵坛柳翠柳衣米斛闵悼名场密人闹吖吖撚靶儿碾磨凝竭旗号弃秽亲蚕顷克曲度瑞福儒懦深耽失速死夭小使者宵衣谐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