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访俗的意思、访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访俗的解释

察访民俗。 元 袁桷 《送马伯庸御史奉使河西》诗:“访俗感素心,因之聆咏歌。” 清 吴伟业 《夜宿蒙阴》诗:“客行杖策 鲁城 边,访俗春风百里天。”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访俗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复合语义结构的词汇,由“访”与“俗”二字构成。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释义,“访”指探问、寻求,“俗”包含风俗、习俗及大众化两层含义,二者组合后形成双重指向:

一、田野调查义

指学者或研究者为考察特定地域的风俗习惯而进行的实地探访活动,常见于民俗学、人类学研究领域。例如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编纂的《中国民俗学大辞典》记载,该词在20世纪80年代后成为学术术语,特指“通过实地访谈记录民间传统习俗的科研方法”。

二、文化体验义

在旅游语境中延伸为游客主动探寻异域民俗文化的体验行为。文旅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术语手册》将其定义为“以认知地方特色文化为目的的深度旅行方式”,强调对传统节庆、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的接触与理解。

该词在语言学层面属于动宾式复合词,符合汉语构词法中“动词+名词”的生成规律。中央民族大学语言学研究所的历时语料分析显示,其使用频率在2005年后随文旅产业发展显著提升,现多用于文旅宣传、学术报告等正式语境。

网络扩展解释

“访俗”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察访民俗,多用于古代文献中描述官员或文人探察地方风俗的行为。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词义解析

二、出处与例句

  1. 元代袁桷《送马伯庸御史奉使河西》诗:
    “访俗感素心,因之聆咏歌。”
    (通过察访民俗触动本心,继而聆听民间歌谣。)
  2. 清代吴伟业《夜宿蒙阴》诗:
    “客行杖策鲁城边,访俗春风百里天。”
    (旅人拄杖行至鲁城郊外,在春风中探访百里民俗。)

三、字义分解

四、相关延伸

该词多用于历史文献或诗歌中,现代使用频率较低。近义词可参考“问俗”(访问风俗),如《礼记》中“入国而问俗”。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诗句背景,可参考汉典或相关古籍解析。

别人正在浏览...

白马王子白麻子白木榜责禀付播糠眯目抪摆残火瀍涧尘辙船到码头车到站等身地线断肠猿扼臂啮指遏佚飞岑凤凰阁風漪福衢寿车官架子骇目诃斥滑剂徽名奸侠家书抵万金节流几乎积薪厝火巨变菌蠢军容使据水断桥龙界陆麦履坦目兵牛金弄不懂千刀万剁清客寝绳乞言扇和蛇黄蛇蓝审画双钩书册书信苏涂天台山听视威容详论纤约小调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