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 代摹拟用兵时的击刺动作,以象征其武功的一种乐舞。《诗·周颂·维清序》:“《维清》,奏象舞也。” 孔颖达 疏:“《维清》诗者,奏象舞之歌乐也。谓 文王 时有击刺之法, 武王 作乐,象而为舞,号其乐曰象舞。” 马瑞辰 通释:“舞、武古通用。象舞, 蔡邕 《独断》作‘象武’,盖以象 文王 之成功也。作‘舞’者,通借字耳。” 宋 欧阳修 《晋祠》诗:“惟存祖宗圣功业,干戈象舞被管絃。”
“象舞”是中国古代周代的一种礼仪乐舞,其核心含义及历史背景如下:
象舞是周代用于祭祀或庆典的乐舞,通过摹拟战斗中的击刺动作,象征武功成就与军事力量。它不仅是舞蹈表演,更承载着对文王、武王功业的赞颂。
象舞融合了艺术与政治象征,既体现周代“礼乐制度”中对武力的仪式化表达,也通过舞蹈动作传递尚武精神,成为后世追溯周文化的重要载体。
有资料提及斯里兰卡民间舞蹈亦名“象舞”,但与中国周代的象舞无直接关联,需结合具体语境区分。
如需进一步考证其他含义,建议查阅更权威的历史文献或文化研究资料。
象舞是指模仿大象动作的舞蹈形式。人们通过模仿大象的姿态、步伐和动作,表达对大象的崇敬和喜爱。
象舞的拆分部首为⺍(犭),总共有9画。
象舞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民间文化。大象在中国历史上一直被视为吉祥的象征,象舞起初可能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等好运而表演的一种仪式。
象舞的繁体字为「象舞」。
在古代,象舞的汉字写法与现代相比可能会有所变化。然而,由于资料有限,具体的古代汉字写法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1. 今天我们去公园看了一场精彩的象舞表演。
2. 孩子们跟着舞者的节奏一起跳起了象舞。
象舞-大象-舞蹈-舞者-表演-节奏-模仿-动作
象舞的近义词可能包括大象舞、象形舞等。
象舞的反义词可能为非舞、停舞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