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藿蠋的意思、藿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藿蠋的解释

生长在豆类植物上的毛虫。《庄子·庚桑楚》:“奔蜂不能化藿蠋。” 成玄英 疏:“藿,豆也;蠋者,豆中大青虫。” 唐 陈章 《腐草为萤赋》:“并桃虫而映彼中林,齐藿蠋而光於旧圃。”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藿蠋是汉语古语词,由“藿”和“蠋”组合而成,指寄生在豆类植物上的鳞翅目昆虫幼虫。《汉语大词典》记载,“藿”指豆类植物的叶子,如《诗经·小雅》中“皎皎白驹,食我场藿”即用此意;“蠋”特指蛾、蝶类幼虫,《尔雅·释虫》郭璞注“大虫如指,似蚕,在桑叶间”即描述此类生物。组合词“藿蠋”见于《庄子·庚桑楚》注疏,释为“豆藿中大青虫”,其形态特征与栖息习性符合古籍中“色青、体肥、栖豆叶”的描述。该词属农业生物类古汉语词汇,现代多作为文学修辞使用。

网络扩展解释

“藿蠋”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词义解析

藿蠋(huò zhú):指生长在豆类植物上的毛虫,尤其指豆叶中的大青虫。该词由“藿”(豆叶)和“蠋”(一种鳞翅目幼虫)组合而成,常用于描述寄生在豆科植物上的害虫。


文献来源与例证

  1. 《庄子·庚桑楚》
    最早记载于《庄子·庚桑楚》中的“奔蜂不能化藿蠋”,成玄英注疏:“藿,豆也;蠋者,豆中大青虫”。
    此句以“藿蠋”为喻,说明自然规律的局限性。

  2. 唐代陈章《腐草为萤赋》
    文中提到“齐藿蠋而光於旧圃”,将藿蠋与桃虫(另一种小虫)并提,形容田园景象。

  3. 宋代诗词
    刘敞、刘才邵等诗人曾用“藿蠋”入诗,如“奔蜂负藿蠋,谁道当其宜”“中原困苦旱,乾死食藿蠋”,借虫喻指民生疾苦或自然变迁。


用途与延伸


“藿蠋”是兼具实用与文学色彩的词汇,其定义在《庄子》及后世注疏、诗文中得到延续,既体现古代农业知识,也承载文化隐喻。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汉典》或《庄子》相关注释。

别人正在浏览...

敖嬉饱德补过拾遗不足为凭参观者朝隐痴肉脔蹙地村戏憺畏刁哗调疏讽论粉骨糜身奉贽扶梯拐门顾柯古里古怪海屋涵洞汉贼不两立呼吸近月缉艇酒客开朗凉榻里弦轮换瞒心马院梅花碑没张倒置名画密雨南服虔刘前人洽悉弃本逐末躯材热和如意娘撒丫子伤化省头草牲物身子衰服死声活气送餪贪惼特指枉抑万壑千岩丸熊现房先酒小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