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司衡的意思、司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司衡的解释

(1).主管;主宰。 南朝 宋 谢庄 《宋明堂歌·歌赤帝》:“龙精初见大火中,朱光北至圭景同。帝在在离寔司衡,水雨方降木槿荣。”

(2).犹言宰衡。 宋 罗泌 《路史·后记九上·高辛氏》:“ 羿 以善射服事先王,乃命司衡赐以累矰、彤弓、蒿矢。”参见“ 宰衡 ”。

(3).负责评阅试卷。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一·榜后误失硃卷》:“同一失硃卷也,而评议异同如此,盖其时司衡者,物情有与有不与,故当事者之苛恕亦因之。” 清 戴名世 《<闽闱墨卷>序》:“获从诸君子之后,而荷司衡之任。”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司衡”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1. 主管;主宰
    指对某类事务具有管理权或决定性作用,常用于形容权威性职责。例如南朝宋谢庄的诗句“帝在在离寔司衡”,即用“司衡”描述帝王的主宰地位。

  2. 犹言宰衡
    “宰衡”原指古代宰相的职责,代指国家重臣或最高行政权力。如宋代罗泌《路史》中“命司衡赐以累矰”,此处“司衡”暗含权力分配之意。

  3. 负责评阅试卷
    明代文献记载科举考试中“司衡”特指考官评阅考卷的职能,例如《万历野获编》提及“司衡失职”即指考官失误。


补充说明

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司衡:词义和拆分

司衡是一个汉字词组,常见于古代文献中,多用来指称官职或官衔。它的拆分部首是“⻍”,拼音为“sī”,部首意为“双手”,“衡”部则由“行”和“工”构成,拼音为“héng”,意为“称量”或“衡量”。整体意义上司衡意指“掌管衡量之事的官员”。

词源和繁体

司衡作为一个古代官职,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见于《礼记·玉藻》篇,后来成为了一个正式的官名。在繁体字中,司衡的写法为“司衡”,但在现代的简化字中,将“⻍”部与“行”部合并为一个字,合并后的写法为“史衡”。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司衡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例如,在汉代的《张怀瓘正字通》中,将司衡的部首“⻍”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丸”和“使用的手”。另外,古代还有一种将“衡”部写作“彳礻”的写法,如《说文解字》中的记载。

例句

1. 司衡负责监督货物的质量和数量。

2. 司衡在官府内有重要的职责,需要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技能。

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1. 组词:司衡官、司衡员、司衡厅、司衡署。

2. 近义词:衡官、衡黜、巡衡。

3. 反义词:不举、不入。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