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病疾稍愈。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 周伯仁 为吏部尚书,在省内,夜疾危急。时 刁玄亮 为尚书令,营救备亲好之至,良久小损。”《宋书·刘道济传》:“吾疾久,汝等扶侍疲劳。今既小损,各听归家休息,唤復还。”
(2).小的损害。《三国志·魏志·曹爽传》“於是收 爽 羲 ……等,皆伏诛,夷三族”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我之有 斐 ( 丁斐 ),譬如人家有盗狗而善捕鼠,盗虽有小损,而完我囊贮。”
(3).稍微减少。《续资治通鉴长编·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 张齐贤 等言:‘ 太乙 ,五帝之佐,天神之至贵者也。请用祭天之礼,杀其半又小损之。’”
“小损”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xiǎo sǔn,主要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病疾稍愈
指病情有所好转,但未完全康复。例如《世说新语·方正》记载:“周伯仁为吏部尚书,夜疾危急……良久小损。”,意为周伯仁的病情稍缓。
小的损害
表示轻微的损失或负面影响。如《三国志·魏志·曹爽传》注引《魏略》中比喻:“盗虽有小损,而完我囊贮。”,强调小损失可换取更大利益。
稍微减少
指数量或程度略微降低。例如宋代文献提到祭祀礼仪调整时,“杀其半又小损之”,即适度减少祭品。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现代用法,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来源。
小损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形容一个人或事物的行为或言语有些过分,有点不尊重或讽刺的意味。
小损这个词可以拆分为“小”和“损”两个字。
“小”字的部首是“⺌”,有三画。
“损”字的部首是“⺧”,有十画。
小损一词的来源较为普遍,常见于中国大陆、台湾等地的口语中。
在繁体字中,“小”字保持一致,而“损”字则是「損」。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小损这个词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
“小”字在古代又被称为“小人”,其写法是「⺌大木」。
“损”字在古代的写法是「㠭」,与现代稍微有些不同。
1. 他总是对别人说话时带着小损的口气。
2. 她的回答充满了小损,让人有些无法接受。
3. 老师的小损让学生们觉得有些尴尬。
1. 小气:形容一个人对待金钱或物质方面吝啬小心、计较得过分。
2. 小人:形容一个人行为自私、卑鄙,不顾大局。
3. 小辈:指在年龄、资历上比自己小的人。
1. 尖刻:形容言辞尖锐,带有一定讽刺意味。
2. 讽刺:以嘲笑或挖苦的方式,表达对人或事物的批评。
3. 刁钻:形容人做事用心险恶,善于钻营。
1. 和蔼:形容人态度和善,和蔼可亲。
2. 友善:形容人待人接物友好、亲切。
3. 耿直:形容人正直、坦率,不拐弯抹角。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