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狼筋 ”。
亦作“ 狼巾 ”。亦作“ 狼觔 ”。狼大腿中的筋。状如织络袋子。传说可用以测盗。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二·狼》:“按 李石 《续博物志》云: 唐 时有狼巾,一作狼筋,状如大蜗,两头光,带黄色。有 段祐 失金帛,集奴婢于庭焚之,一婢脸瞤,乃窃器者。愚谓其事盖术者所为,未必实有是理。”《金6*瓶6*梅词话》第四三回:“你与我把各房里丫头,叫出来审问审问,我使小厮街上买狼觔去了,他拿出来便罢,不然我就叫狼觔抽起来。”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狼巾》:“ 山舟学士 旧藏虫窠一枚……其色枣赤,状之大小长短亦絶似,不鏤自雕,如细目之网,缘督为经,又若小口之囊。一面附著树枝处,痕深陷而直,贯彻上下,以是知为虫所结也…… 许周生 驾部云:‘是物名狼巾。’”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狼筋汉语 快速查询。
“狼筋”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需结合文化、历史和传说综合理解:
基本释义
指人性情凶狠或行为凶恶,比喻像狼一样残忍无情,缺乏同情心。常用于描述极端自私、不顾他人利益的行为。
使用场景
多用于文学或口语中批判某人的道德品质,例如:“他行事如狼筋,毫无怜悯之心。”
生物学指代
狼筋实际指狼大腿中的筋络,形态类似编织的袋子。此说法在《本草纲目》等古籍中被提及(、4、6)。
测盗传说
唐代有传说称焚烧狼筋可测盗贼:将狼筋置于火中,盗贼因心虚会面部抽搐或手部挛缩。此方法见于《酉阳杂俎》《续博物志》等文献,但李时珍认为可能是“术者所为”,并非真实原理()。
“狼筋”兼具文化隐喻与实物传说双重性质,具体含义需结合上下文判断。
《狼筋》这个词,意思是指狼的筋骨。可以根据其结构拆分为“犭”和“竹”,其中“犭”是一个汉字的部首,“竹”是一个独立的汉字。根据笔画的分布,可以分别拆分为两个笔画。蒋士南所著《说文解字注》中提到,犭表示的是动物的意思,而竹本义是指竹子。因此,《狼筋》一词的意思就是狼的筋骨。
《狼筋》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是由猎人们将狼的筋骨与狩猎活动联系在一起而产生的词语。狼作为一种猛兽,其体魄强健,筋骨坚韧,因此被用来形容某些坚强、勇敢的人或事物。
在繁体中文中,狼筋通常被写作「狼筋」,保留了原本的拼写,没有进行异体字的调整。
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狼筋一词可能以不同的方式写出。比如,可以使用象形字的方式,用狼的形象来表示狼的筋骨,类似于现代简体中文的「狼筋」。另外,也可以使用会意字的方式,通过结合犭和竹两个部分,来表示狼的筋骨的含义。
以下是一些关于狼筋的例句:
1. 这个战队的队员个个都像狼筋一样,不怕困难,勇往直前。
2. 在面对挑战时,他展现出了他坚韧的狼筋。
下面是一些与狼筋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组词:狼牙(狼的牙齿)、狼毫(狼的毛笔)、狼烟(狼的烟火信号)。
近义词:狼骨、鬣筋(指狮、虎等的筋骨)。
反义词:柔筋(弱不禁风的筋骨)。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