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干官的意思、干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干官的解释

古代掌均输之官。《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初,斡官属少府,中属主爵,后属大司农。”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斡音筦,或作干。斡,主也,主均输之事,所谓斡盐铁而榷酒酤也。”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五:“ 朱文公 与 庆国 卓夫人 书云:‘闻尊意欲为五哥经营干官差遣,某窃以为不可。’”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干官"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官职称谓,需从构词法和历史职能两个层面解析:

一、词义溯源 "干"在《说文解字》中训为"犯也"(《汉语大词典》),引申为办事、主事之意;"官"指职司,二者合称特指主管特定事务的官员。该词最早见于《周礼·天官》"以九职任万民"的职官体系,但作为固定官称多见于秦汉时期。

二、职能演变

  1. 秦汉时期:掌盐铁专卖 据《史记·平准书》记载,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后,在产盐区设"盐官",铸铁区设"铁官",合称"干官"(《辞源》商务印书馆1998版),主要负责国家专营物资的生产与调配。

  2. 魏晋时期:军械监管职能 《晋书·职官志》提及干官转为"主作兵器"的武职,下设"干吏"负责兵器制造与仓储管理,该职能持续至南北朝时期。

三、语用特征 该词属偏正式合成词,"干"为限定成分强调职能特征,"官"为核心语素。在文献中多与具体职责连用,如"盐铁干官""武库干官"等组合形式,单独使用较少见。现代汉语中已被"主管官员""专员"等新词替代。

网络扩展解释

“干官”是一个历史术语,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下有所差异,主要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干官(拼音:gàn guān)指古代掌管均输事务的官职,属于财政管理体系,负责物资调配、盐铁专卖及酒类专营等事务。这一官职最初隶属于少府,后转属大司农,反映了古代财政管理体系的演变。

二、历史背景

  1. 职责范围
    根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干官(或作“斡官”)的职能包括:

    • 主均输:管理全国物资的运输与调配;
    • 专营盐铁:控制盐、铁等重要资源的生产与流通;
    • 榷酒酤:对酒类实行专卖制度。
  2. 机构变迁
    干官的隶属关系曾多次调整,从少府→主爵→大司农,体现了汉代中央财政管理职权的集中化趋势。

三、其他语境含义

部分文献中,“干官”也被引申为官职空缺的状态(如、2提到),但这一用法较罕见,可能源于对“干”字“无”义的误读,需结合上下文判断。

四、例句与文献

“干官”的核心意义是古代财政官员,需结合历史文献理解其职责;作为“空缺官职”的用法较少见,需谨慎使用。如需深入考证,可参考《汉书》及颜师古注疏。

别人正在浏览...

奥敦摆说便翾便于熛矢璧珰并肩逼切布缕拆台产牧呈禀创稾楚重抵押品低语独立自由勋章反背封着该徒鞲緤归去来兮辞奸惰奸路勦絶儿街途金精举贤任能开从开伏来臻六工柳影笼愡乱人耳目蚂蜂梅花婢敏捷秘书丞墨本磨蝎千兵乾雨蚺胆染素茹斋上溜头神奇孀娥霜罗肃霜偷东摸西偷窳頽势鼃吹猥复无上无所不至舷边小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