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发伏的意思、发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发伏的解释

(1).揭露隐蔽的坏人坏事。《汉书·张敞传》:“其治 京兆 ,略循 赵广汉 之迹。方略耳目,发伏禁姦,不如 广汉 。”《三国志·魏志·仓慈传》:“或哀矜折狱,或推诚惠爱,或治身清白,或擿姦发伏,咸为良二千石。” 宋 王安石 《大理寺丞杨君墓志》:“及其为吏,披姦发伏,振摘利害……有以过人如此。”

(2).突出伏兵。 宋 苏舜钦 《庆州败》诗:“一麾发伏鴈行出,山下掩截成重围。”《英烈传》第七一回:“只看林莽中高悬红灯为号,一齐发伏追击。”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发伏(fā fú)是汉语中的复合动词,具有双重语义内涵,其解释可从以下两个权威角度展开:

一、揭露隐秘 《汉语大辞典》收录该词为“揭露潜藏的隐情或阴谋”,词义源于古代司法与监察制度。例如《汉书·赵广汉传》载“其发伏擿奸如神”,指官吏通过细致调查揭露隐藏的犯罪事实。此用法常见于历史文献,强调对真相的深度挖掘。

二、中医术语 《中医大辞典》将其定义为“针灸疗法中激发伏邪”,指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动人体潜藏的正气以祛除病邪。《东观汉记·郭玉传》记载“发伏之时,气发于毫釐”,描述针灸过程中气机调动的精微状态,体现中医学“扶正祛邪”的治疗理念。

该词最早可追溯至先秦典籍,其双重复合结构“发”(开启)与“伏”(隐藏)形成语义张力,在语言学层面折射出汉语词汇“动静结合”的造词特征。

网络扩展解释

“发伏”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fā fú,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一、基本释义

  1. 揭露隐蔽的坏人坏事
    指通过调查或行动使隐藏的罪恶、阴谋等暴露出来。例如《汉书·张敞传》提到“发伏禁姦”,即指揭露隐藏的奸邪行为。这一用法常见于古代文献,如《三国志·魏志·仓慈传》中“擿姦发伏”也指揭发奸邪。

  2. 突出伏兵
    指在军事行动中突然调动埋伏的兵力,形成战术优势。例如宋代苏舜钦《庆州败》诗中的“一麾发伏雁行出”,描述伏兵出击的场景。


二、用法示例


三、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详细用例,可参考《汉书》《三国志》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闇汶白首无成悲凉兵曹鸟诚笃传催穿望蝶裙短命燔爇凤栖梨粉妆玉砌富商蓄贾妇翁官搨懽心活支煞浆汁捡括家塾解语机具进而惊师动衆积岁累月磕头虫口敕亏法兰客蜡烟料吏灵室龙行虎步掠美市恩虑远命令句命棹磨脐奶牙男子能奈叛离炮打灯儿骈杂萍藻千里舟丧音删改蛇虹收襜硕丽司务邃谷天咫提劲撒野题目正名顽蒙瓦巵小生谢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