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正名的意思、题目正名的详细解释
题目正名的解释
戏曲用语。 元 明 杂剧和南戏的剧情提要。通常在结尾处用一联或二联对句,概括全剧主要关目,用末句写出此剧的全名,而此句的末三字或四字多为此剧的简称。如 马致远 《汉宫秋》,其结尾对句是“沉黑江 明妃 青塚 恨,破幽梦孤鴈 汉 宫秋”;又 如王子 一《误入桃源》其结尾对句是“ 太白金星 降临凡世, 紫霄玉女 夙有尘缘,青衣童子报知仙境, 刘晨 阮肇 误入 桃源 ”,这两处对句的末句“破幽梦孤鴈 汉 宫秋”、“ 刘晨 阮肇 误入 桃源 ”便是这两个杂剧各自的全称。而《汉宫秋》、《误入桃源》便是其简称。在刊刻剧本时或把它放在剧前,或放在剧后。或称“题目正名”,或省称为“题目”或“正名”。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题目: 张秀才 应举往 长安 , 王贫女 古庙受飢寒;呆小二村□调风月,莽强人大闹 五鸡山 。”
词语分解
- 题目的解释 ∶诗歌或文章的主题、意旨;书籍的标目让我们别再谈这个题目了吧 ∶提出来要求解答的问题练习题目 ∶借口;名义 ∶评论;品题详细解释.标题;篇目。 汉 王充 《论衡·正说》:“《尚书》《春秋》事较易,略
- 正名的解释 .辨正名称、名分,使名实相符。《管子·正第》:“守慎正名,伪诈自止。”《国语·晋语四》:“举善援能,官方定物,正名育类。” 韦昭 注:“正上下服位之名。”《旧唐书·韦凑传》:“师古之道,必也正名,名之
专业解析
题目正名,作为汉语词汇,尤其在古典戏曲领域具有特定含义,其解释可从字面本义和戏曲术语两个主要角度进行:
-
字面本义拆解与组合:
- 题: 本义指额头,引申为标识、标记、书写、签署。在“题目”一词中,指书写或标示出来的文字内容。
- 目: 本义指眼睛,引申为条目、名称、标题、名称。
- 题目: 组合起来,指诗文的标题、名称;或指概括要旨、点明内容的文字。
- 正: 本义为不偏斜,引申为纠正、使端正、合乎规范、主要的、确定的。
- 名: 本义指名称、名字,引申为命名、称呼、名分。
- 正名: 组合起来,指辨正名称、名分,使名实相符;或指确定正式的名称。
- 题目正名: 将“题目”与“正名”组合,其核心含义可以理解为“确定或点明诗文、戏曲内容的正式标题或主旨”。它强调通过特定的文字来正式揭示或概括作品的核心内容或名称。
-
戏曲术语(元杂剧中的特定用法):
在元杂剧(北曲杂剧)中,“题目正名”是一个专有名词,指剧本末尾处用以概括全剧情节、点明剧名的一组对句或诗句。其具体形式和功能如下:
- 位置: 通常位于剧本结尾处,在“散场”或剧终之后。
- 形式: 通常由两句或四句对仗工整的诗句(偶句)组成。最常见的是四句,分两行书写,最后一行(通常是最后一句或最后两句)包含剧名。
- 内容: 高度概括全剧的主要情节、关键冲突或结局。
- 功能:
- 点明剧名: “题目正名”的最后一句(或最后几个字)往往就是该剧的正式名称(剧名)。例如,关汉卿《窦娥冤》的题目正名是:“题目:秉鉴持衡廉访法 正名:感天动地窦娥冤”,其中“感天动地窦娥冤”就是剧名。
- 概括剧情: 通过精炼的诗句,让观众或读者在剧终时再次回顾和把握全剧的核心内容。
- 广告宣传: 在演出时,戏班常将“题目正名”书写在招贴(类似海报)上,悬挂于勾栏(剧场)门口,用以招徕观众,告知上演的剧目和主要内容。
- 结构关系: “题目”和“正名”在元杂剧的这组诗句中并非截然分开的概念。通常,前面的句子称为“题目”,最后点明剧名的句子称为“正名”。有时也统称为“题目正名”,共同完成点题和命名的功能。
“题目正名”在汉语中,其基本含义是指确定或点明诗文、戏曲内容的正式标题或主旨。在元杂剧这一特定艺术形式中,它特指剧本末尾用以概括剧情并点出正式剧名的一组对句,是元杂剧剧本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具总结内容、揭示剧名和宣传剧目的作用。
参考来源:
- 对于词汇基本含义的解释,参考了《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关于“题”、“目”、“正”、“名”、“题目”、“正名”等词条的定义和引申义分析。
- 对于元杂剧中“题目正名”的专门术语解释、形式、位置和功能,依据了《中国曲学大辞典》(浙江教育出版社)中“题目正名”条目以及《元曲百科大辞典》(学苑出版社)的相关论述。这些工具书是研究中国古典戏曲和文学的专业权威著作。
网络扩展解释
“题目正名”是元明时期戏曲文学中的专用术语,主要用于杂剧和南戏的文本结构中,具有以下核心含义和功能:
一、定义与结构
-
剧情提要
指在剧本结尾(或开头)用一联或两联对句,概括全剧的核心情节和关键事件。例如《汉宫秋》的结尾对句为“沉黑江明妃青冢恨,破幽梦孤雁汉宫秋”,末句“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即全剧名称。
-
命名功能
末句的最后三到四字通常作为剧本的简称,如《刘晨阮肇误入桃源》简称为“误入桃源”。
二、形式与演变
- 位置变化:刊刻时可能置于剧首或剧尾,早期南戏如《张协状元》将其放在开头。
- 名称简化:可统称“题目正名”,或分别称为“题目”“正名”。例如元杂剧《误入桃源》中,前两句为“题目”,后两句为“正名”。
三、与儒家“正名”思想的区别
需注意其与孔子“正名”概念(强调名实相符、社会角色规范)的差异。戏曲术语“题目正名”仅指文本结构,不涉及伦理内涵。
四、示例参考
- 《汉宫秋》全名出自末句“破幽梦孤雁汉宫秋”;
- 《张协状元》开篇四句点明主线:“张秀才应举往长安,王贫女古庙受饥寒……”。
如需查看具体剧本原文或完整研究,可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来源的详细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百啄别裔冰镩波衍啜咤蹈赴汤火顶门儿饿羸二传手放魂范物飞伞恭慎广张关鏁官瘾果酒何楼横了心河上公挥翰夹被窝徼伺静节京室进膺九月九戢智旷浪掠敚练若令嫒凌乱陋目陋邑绵历密启鬡须判词磐维起店七雄泉途人牧濡染上清宫潸泫市娃守臣送闺女俗意叹息腾糅踢圆通制翫物韈系无声无色鸮音泄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