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口敕的意思、口敕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口敕的解释

亦作“ 口勅 ”。1.口宣诏敕。《南齐书·垣崇祖传》:“ 崇祖 去后,上復遣 荀伯玉 口敕,以边事受旨夜发,不得辞东宫。” 唐 李绰 《尚书故实》:“﹝ 河东公 ﹞镇 并州 ,上问有何事第言之。奏曰:‘臣有弟 嘉祐 远牧 方州 ,手足支离,常繫念虑。’上因口勑 张嘉祐 可 忻州 刺史。”

(2).帝王口头的诏令。《北史·王劭传》:“ 劭 在著作,将二十年,专典国史,撰《隋书》八十卷。多録口敕。” 唐 白居易 《缭绫》诗:“去年中使宣口敕,天上取样人间织。”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十六日》:“楼上时传口勅,特令放罪。”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口敕”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要点解释:

一、字面构成与基本含义

二、历史用例与文献记载

  1. 《南齐书》:记载南朝齐武帝通过“口敕”命臣子处理紧急边事。
  2. 唐代诗歌:白居易《缭绫》中提及“中使宣口敕”,描述宫廷通过口头命令要求民间织造特定纹样的丝绸。
  3. 宋代文献:《东京梦华录》提到皇帝在节庆时以口敕赦免罪责。

三、使用场景与特点

四、相关扩展

来源说明

以上信息综合自《汉典》《查字典》等权威词典及历史文献。如需完整用例,可查阅《南齐书》《白居易集》等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口敕》的意思

《口敕》是一个古汉字词语,表示向人传达口头指令或口头通知。

拆分部首和笔画

《口敕》由“口”字和“敕”字组成,其中,“口”为部首,代表口音;“敕”为字的主体部分。《口敕》总共有9个笔画。

来源

《口敕》一词最早出现在《说文解字》,是由古代文字学家许慎所编纂的文字解释书。他解释《口敕》为口中陈述的命令。

繁体

《口敕》在繁体中的写法为「口敕」,结构和简体一致。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与现代有所不同。《口敕》的古时写法是: 「友口指几」。这种写法强调了口中传达的命令的重要性。

例句

1. 我收到了上级的口敕,需要立刻行动。

2. 老师口敕一号:明天的考试时间改为下午两点。

组词

1. 口令:通过口头命令传达的密码。

2. 敕令:由上级长官颁发的正式命令。

3. 口才:指口头表达能力和说话技巧。

近义词

1. 口令

2. 口头命令

反义词

书面命令

别人正在浏览...

百八真珠白辨百夫良绑带爆震悲泫碧幕不忙不暴不期而然成分彻馔吃糠咽菜牀席磁器慈乌返哺爨室村乡大章车遁变法灸神针反经合义高祖父功状诟怒怪骇滚壮后天浣拭户曹尚书秽廉浑乱魂消魄丧挟尺嘉迹缣蒲蹐地局天惊张秬草夸叹枯瘠龙生九子梦寐妙门内篇奴化贫巷浅妙浅丈夫倾时清壹三死豕食丐衣食天随珠踏破铁鞋天愁地惨僞方慰喜下船孝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