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即 灵兰室 。古藏书的秘府。《素问·气交变大论》:“迺择良兆而藏之 灵室 。” 王冰 注:“ 灵室 ,谓 灵兰室 , 黄帝 之书府也。”《云笈七籤》卷七六:“余故録於石,置诸 灵室 ,后人得之者宜敬之。”
(2).仙灵居住的洞室。 南朝 宋 鲍照 《从庾中郎游园山石室》诗:“荒涂趣山楹,云崖隐灵室。” 钱振伦 注:“灵室,室在烟云縹緲中,如仙灵之所居也。” 唐 张九龄 《与生公游石窟山》诗:“躋险搆灵室,诡制非人工。”
(3).指佛寺道院。 南朝 陈 周弘正 《和庾肩吾入道馆》:“石桥有旧路,灵室儼众仙。” 唐 王勃 《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铭》:“ 周顗 情勤, 王濛 思逸,咫尺幽键,往来灵室。”
灵室是汉语中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灵室在古代汉语中主要指安放灵柩的场所。如《汉语大词典》释为“停放灵柩的房舍”,即现代所称的灵堂。此用法多见于传统丧葬礼仪,如《礼记·檀弓》记载“殡于灵室”,指将逝者棺椁暂厝于特定空间以待下葬。
二、宗教语境引申 在道教典籍中,“灵室”被赋予修炼场所的含义。唐代道士司马承祯《坐忘论》提到“守静于灵室”,指修道者静心修炼的丹室或斋房。北宋《云笈七签》卷十七更具体描述:“灵室者,精气神往来之舍”,将人体内丹田比作灵室,体现道教内丹学说。
三、古籍例证 汉代《淮南子·俶真训》有“处灵室而不妖”的表述,此处借指神圣洁净的居所。清代顾炎武《日知录》考证:“古之灵室,或为祀神之斋宫”,说明该词在历史语境中存在礼仪建筑的功能延伸。
“灵室”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不同文献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古藏书的秘府
指古代存放珍贵典籍的场所,又称“灵兰室”。如《素问·气交变大论》记载“藏之灵室”,王冰注解为黄帝藏书之处;《云笈七签》中也提到将重要文献刻于石碑并存放于灵室。
仙灵居住的洞室
形容云雾缭绕、如仙境般的山洞或居所。例如南朝鲍照的诗句“云崖隐灵室”,钱振伦注称其“如仙灵所居”;唐代张九龄亦有诗云“跻险构灵室”。
佛寺或道院
用于指代宗教修行场所。如南朝周弘正《入道馆》中提及“往来灵室”,唐代王勃的碑铭中也以“灵室”代指寺院。
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判断词义,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云笈七签》等古籍。
桉树傍说鞭锏冰沍不废江河逞芳赤佬饎人春诵夏弦疵谬辞去寸步千里道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都都知扼制奋张府端钢锭共少鹤身厚爱黄牌警告绘卷混交林贱胥结辙经邦论道纪述拘头开唱蛚蛬六参官里行龙头人美孜孜面垢牡丹亭牡蛤呕心镂骨平戢浅毛倾嶮旗仗拳捷敺掠任命儒修三尺雪声伎儿私枭缩慄太亲翁彖辞突立文理俱惬雾合无力舷侧校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