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法案的意思、法案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法案的解释

[bill;draft of a law] 提请立法机关审查通过颁布的法律草案;一种建议性的或规划性的法律

一个新法案已提交国会

详细解释

(1).指司法案牍。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禀启附·候许刑馆》:“法案对青天,满袖清风。”

(2).提交国家立法机关审查讨论的关于法律、法令等问题的议案。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法案指由国家立法机关(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并审议的法律草案,是法律形成过程中的阶段性文件,需经法定程序通过后方能成为正式法律。其核心含义包含以下要点:

一、基本定义

  1. 法律草案性质

    指提交立法机关审查讨论的规范性文件议案,内容涉及国家制度、社会秩序或公民权利义务等重大事项。例如《民法典(草案)》在审议阶段即称为法案。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2. 立法程序中的关键环节

    法案需经过提案→审议→表决→公布四阶段。如《反分裂国家法》在2005年经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前,全程以"法案"形式讨论。

    来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官网立法程序说明

二、特征与分类

  1. 与相关概念区别

    • 法案 vs. 法律:法案是未生效的草案,法律是已颁布的规范性文件(如《网络安全法》)。
    • 法案 vs. 议案:议案涵盖立法、预算等提案类型,法案特指法律类议案。

      来源:北京大学法学院《立法学教程》

  2. 效力阶段性

    法案在审议阶段可能被修改、否决或搁置。例如《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曾三次修订条款后通过。

    来源:中国人大网立法档案库

三、社会功能

  1. 民主立法载体

    法案公开征求意见是立法民主化体现,如《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收到超10万条公众建议。

  2. 法治进程标志

    重要法案(如《外商投资法》)反映国家治理方向,其制定过程体现法治体系完善。


权威参考来源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立法法》配套解读. http://www.npc.gov.cn
  3. 中国人大网. 立法工作程序. http://www.npc.gov.cn/npc/c2/c30834/201905/t20190522_247578.html
  4. 国家法律法规数据库. 法律草案征求意见专栏. https://flk.npc.gov.cn

网络扩展解释

“法案”是一个法律术语,通常指提交给立法机关(如国会、议会等)进行审议和表决的法律草案或正式议案。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核心定义

法案是立法程序中的阶段性文件,指由政府、议员或法律起草机构提出的法律建议文本,需经立法机关审查通过后才能成为正式法律。例如美国国会审议的《反垄断法案》、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的《民法典草案》均属此类。

二、主要特点

  1. 法律效力未定
    法案本身不具备法律效力,需经过立法机关三读审议、修改和表决通过后,才能颁布为法律。

  2. 内容类型
    包括新法律提案(如环保法案)、现行法律修正案(如刑法修正案)或废止旧法的议案。

  3. 来源主体

    • 行政机关(如国务院提交的法案)
    • 立法机构成员(如人大代表联名提案)
    • 特定程序产生(如司法解释草案)

三、立法流程中的定位

法案处于立法过程的中间阶段:
提案 → 法案审议 → 表决通过 → 颁布法律
未通过的法案可能被驳回或要求修改后重新提交。

四、相关术语辨析

术语 区别点
法律 已通过立法程序并生效的规范性文件
法规 行政机关发布的实施细则,无需立法机关表决
议案 涵盖法案,但还包括预算案等非立法类提案

五、词源与发展

该词在清代文献中曾指司法文书(如《福惠全书》),20世纪后逐渐特指现代立法程序中的法律草案。英文对应词为"bill"或"draft law",法语为"projet de loi"。

别人正在浏览...

把火白珉板壁拔尤比分禀付弊欺乘辂床头捉刀人趣督粗风暴雨得一望十雕卵钓水东山之府渡海番番法像肥田粉凤犀簪改路高掇根前挂练骨肉相残核黄素滑碌碌画省火耕水种节疤金坡劲武禁袖禁执稷星举按君子固穷雷峯塔陇戍名缰利锁偶句佩玉峭耸清駃琼笈如牛负重陕塞盛筵沈诬沈液死点探策坛坫天横土歌推割拖堂危窘五怖武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