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尚书省。 汉 尚书省以胡粉涂壁,紫素界之,画古烈士像,故别称“画省”。或称“粉省”、“粉署”。 唐 岑参 《暮秋会严京兆后厅竹斋》诗:“盛德中朝贵,清风画省寒。” 明 屠隆 《綵毫记·仙翁指教》:“你且去近侍君王,准被着簪笔彤墀,含香画省,起草 明光 。” 清 方文 《喜从子密之京师归》诗之二:“一官辞画省,三载恋 金门 。”
"画省"是古代中国官署名,特指尚书省的别称,其名称来源于汉代官署的建筑装饰传统。据《汉官典职》记载,汉代尚书省以胡粉涂壁,紫青界之,并绘有古代贤人列女像,故称"画省"或"粉省"【1】。这一称谓最早见于唐代诗文中,如杜甫《秋兴八首》其二"画省香炉违伏枕"即指此典故【2】。
该机构自汉至隋唐期间执掌国家机要文书,其建筑装饰风格具有特殊政治象征意义:素壁丹楹体现庄重肃穆,贤人列女画像承载着道德教化和政治规训功能【3】。宋代以后随着三省制演变,"画省"逐渐成为尚书省的历史代称,明清文献中多用作对中央政务机构的雅称。
现代汉语中,"画省"主要作为历史名词出现于古典文学研究和官制史著作中。《汉语大词典》将其明确界定为"尚书省的别称"(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则详细考辨了其建筑形制与政治功能的关联(商务印书馆,2015)。
“画省”是古代官署的别称,具体解释如下:
指尚书省,汉代中央行政机构之一。其名称源于建筑装饰特点:汉代尚书省用胡粉(铅粉)涂刷墙壁,并用紫色线条划分区域,同时绘有古代忠烈之士的画像,因此得名“画省”。该机构亦被称为“粉省”“粉署”。
部分非权威资料(如)将“画省”解释为“通过绘画描绘省份”,此说法与历史文献不符,需以官署别称为准。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汉典等权威辞书(来源:、)。
白山保庇伯兄巉差乘车鹾法达度大吼厎告抵角戏陊落儿童風篁嶺浮沫梗顽不化隔辙公报私仇冠绝惯曾桂宫兰殿顾况火序狐肷骄溢嫁人精赤条条旧梦乩仙开中悃愊拉后腿连臂良辰良国梁岷炼养泠落灵兆龙鰕乱箭攒心鲁衞之政毛钞梅花弄磨镜南威内港鸟迹帕服畦沟圈套曲枕日月蹉跎氄毨儒硕蜀纹通贼图瓦卢望燎无双亭小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