峭耸的意思、峭耸的详细解释
峭耸的解释
高耸。 宋 朱熹 《云谷记》:“山楹前直两峯,峭耸杰立。”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二》:“ 马鞍 之西,尖峯峭耸,为 立鱼山 。” 萧华 《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水湍急,山峭耸。”
词语分解
- 峭的解释 峭 à 山又高又陡:陡峭。峭壁。峻峭。峭立。峭丽(.陡峭而多姿;.文辞遒劲华美)。峭拔。 形容严峻:峭寒。峭急。峭劲。峭厉。 笔画数:; 部首:山; 笔顺编号:
- 耸的解释 耸 (聳) ǒ 高起,直立:高耸入云。耸立。耸拔。耸峙。 惊动:耸动。耸人听闻。 聋:耸昧(又聋又瞎,引申为昏聩)。 笔画数:; 部首:耳;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峭耸”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qiào sǒng,主要用于形容物体高耸挺拔、雄伟壮丽的形态,尤其适用于山峰或建筑物。以下是详细解析:
1.基本含义
- 指山峰、建筑物等物体高耸而险峻,带有雄伟壮丽的视觉效果。例如:“水湍急,山峭耸”,既强调高度,又突出陡峭险峻的特点。
2.详细解释
- 形态特征:结合“峭”(陡直)与“耸”(高起)两字,既描述垂直陡峭的坡度,又体现拔地而起的巍峨感。如宋代朱熹《云谷记》中“山楹前直两峰,峭耸杰立”,即通过“峭耸”展现山峰的险峻与高耸。
- 文学意象:常用于诗词或游记中渲染自然景观的壮美,如明代徐霞客描述“尖峰峭耸”,萧华在《长征组歌》中用“山峭耸”烘托行军环境的艰险。
3.字义分解
- 峭:本义为山势陡直,引申为严峻、刚直(如“峭直”)。
- 耸:指高起、直立,常与“峭”搭配强化高而陡的视觉效果。
4.应用场景
- 多用于书面语或文学创作,如描绘自然景观(山峰、悬崖)、古建筑(塔楼、城墙)等,例句:“峭壁拔起,如刀削斧劈”。
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出处,可参考《徐霞客游记》《云谷记》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词义解释
《峭耸》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高耸险峻的山峰或物体。它表示垂直方向上的高度和陡峭程度。
拆分部首和笔画
《峭耸》的部首是“山”和“耳”,总共有11画。
来源
《峭耸》一词最早出现在古代汉字中,作为形容词形式出现。
繁体
《峭耸》的繁体字是「嶠聳」。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峭耸的写法是“嶠聳”,它们分别由“山堡”和“耳朵”两个部首组成。
例句
1. 山顶上有座峭耸入云的塔,远远望去非常壮观。
2. 这座城市周围峭耸的山峰形成了天然的屏障。
组词
1. 峭壁
2. 峭立
3. 峭拔
4. 峭峻
近义词
陡峭、高耸、突兀、挺拔
反义词
平坦、平缓、低矮、幽深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