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陇戍的意思、陇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陇戍的解释

泛指戍守西部边疆。 唐 李益 《观回军三韵》:“万里将军没,回旌 陇 戍秋。” 唐 陈陶 《陇西行》之三:“ 陇 戍三看塞草青, 楼烦 新替护 羌 兵。”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陇戍"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地理含义的古代汉语词汇,主要与古代中国的边防军事体系相关。其详细解释如下:

一、 词义解析

  1. 陇:
    • 本义指地名,特指陇山(即六盘山南段),是古代中国西北的重要地理标志和分界线。陇山以西、以北地区常被称为陇右、陇西或关陇,大致涵盖今甘肃省东部、宁夏南部及陕西西部一带。该区域地处中原王朝与西北游牧民族交界地带,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 引申义指代陇山周边的广大区域,尤其是作为边防前线的陇右地区。
  2. 戍:
    • 本义为军队驻防、守卫边疆。《说文解字》释:“戍,守边也。”
    • 引申义指边防驻军的营垒、城堡、哨所等军事设施,即戍所、戍垒、戍堡。也指驻防的士兵(戍卒、戍兵)。
  3. 陇戍:
    • 组合义:指设置在陇山及其周边关键地区(陇右)的边防要塞、军事据点及其驻防军队。它特指古代王朝(尤其是汉、唐等强盛时期)为了防御西北游牧民族(如匈奴、吐蕃、突厥等)入侵,在陇右战略要地建立的军事防御体系。

二、 历史背景与地理范围

三、 总结 “陇戍”一词,精准概括了古代中国在西北战略要地陇山-陇右区域建立的边防军事设施及其驻防力量。它体现了该地区作为中原门户和国防前线的特殊地位,是理解中国古代边疆防御史和西北历史地理的重要概念。

参考来源:

  1. 《辞源》(商务印书馆修订版):对“陇”、“戍”及“陇右”等词条的解释提供了词源和基本含义依据。
  2. 《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详细阐释了“陇山”、“陇右”的地理范围和历史沿革,为理解“陇戍”的地理背景提供支撑。
  3. 《中国军事制度史》(大象出版社):相关章节(如兵役制度、边防体系)论述了古代戍边制度(包括西北边防)的运作方式,印证了“戍”在军事制度中的具体体现。

网络扩展解释

“陇戍”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释:

1.基本释义

“陇戍”指戍守西部边疆的行为或地点,其中“陇”代指甘肃、陕西交界地区(陇山一带),而“戍”表示军队驻守。例如唐代诗句中“陇戍三看塞草青”(陈陶)即描写边疆驻守的场景。

2.词源与结构

3.文学引用

该词多见于唐代边塞诗,如:

4.近义词与扩展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诗句背景或地理沿革,可参考来源网页(如、3、8)。

别人正在浏览...

背山起楼边崖谗闲谄躁传閲初日芙蓉斗车翻滚滚逢罗浮头滑脑覆养凫臾钢炮宫臣公私两济官槽盥献裹挟沆泽横徵暴敛轰赶还原染料虺蜮角齿角条鸠妇决正开原悃悃敛翮敛掠临写龙枕鸭灯露蛬风蝉毛群明服瞑目磨蚀闹宗派飘逸磬甸起书仁和入览赏封擅自为谋蛇矛适婚虱虮受屈硕志私充摊馆统称晚照涴染无那务求痟痒隙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