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危殆而窘迫。《新五代史·梁臣传·张存敬》:“﹝ 存敬 ﹞少事 梁太祖 为将,善因危窘出奇计。”
危窘是汉语中一个形容处境或状态的双音节词,其核心含义指危险而窘迫,强调在危急情境下同时陷入困顿、局促的境地。以下从语义、用法及权威来源展开分析:
指“危险、危急”,《说文解字》释为“在高而惧也”,引申为不安全的态势。
来源: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版)
意为“困迫、急迫”,《广雅·释诂》注“窘,急也”,侧重因受迫而陷入困境。
来源:王念孙《广雅疏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危窘”融合二者,描述危险与困迫交织的状态,如《汉语大词典》释义:“危急困迫。”
来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年版,第2卷页1243)
“安危之机,举在今日。……一旦危窘,更请哀之,岂可得哉!”
此处指国家陷入危难窘迫之境,求援无门。
来源: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年点校本)
现代汉语中,“危窘”多用于书面语,常见于以下场景:
未直接收录“危窘”,但“危”释为“危险”,“窘”释为“穷困;为难”,组合义可类推。
来源:商务印书馆,2016年。
强调“危”含“不安”、“窘”含“迫促”,合成后突出双重压力下的艰难处境。
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年。
“危窘”作为文言色彩浓厚的复合词,凝练表达了危险与困迫并存的复杂状态,其使用需结合具体语境,多见于历史文本或严肃论述中。语义溯源清晰,古今用法一脉相承。
“危窘”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危”和“窘”组成,表示危殆而窘迫的状态。以下是详细解析: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新五代史》原文或汉语大词典相关条目。
哀哀白铁树八月槎别嫌材铺岔口朝座传草出工慈眼从徕大地回春大家庭德茂钓战抵彻断肠花二郎飞飏风回电激感忭高才高耿狗偷寒川函数猴郎达树黄帝狐尾单衣讲桌詃略笺启嚼本矫枉过当伎力颈脰景入桑榆拦击老夫攮包判正平淡皮钱奇标耆绅取保若大若小善家施针水晶钉太始獭祭鱼踏拉淌游踏破铁鞋无觅处,算来全不费工夫特庙通身同室操戈咸安宫官学邪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