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一次又一次。 宋 苏轼 《新滩》诗:“白浪横江起,槎牙似雪城。番番从高来,一一投涧坑。”《西游记》第九四回:“﹝长老﹞怒声叫道:‘ 悟空 !你这猢猻,番番害我!’” 陈毅 《大柳苑春游》诗:“为惜春残共举杯,番番风雨苦相催。”
(2).次次;事事。参见“ 番番是福 ”。
勇武貌。《书·秦誓》:“番番良士,旅力既愆,我尚有之。” 孔 传:“勇武番番之良士,虽众力已过老,我今庶几欲有此人而用之。” 明 何景明 《咏怀》之三:“番番白马郎,皎皎青楼娼。”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越铎>出世辞》:“继自今而天下兴亡,庶人有责,使更不同力合作,为 华 土谋,復见瘠弱槁枯,一如往日,则番番良士,其又将谁咎耶?”
白貌。多形容白发。番,通“ 皤 ”。《史记·秦本纪》:“﹝ 秦穆公 ﹞乃誓於军曰:‘嗟士卒!听无譁,余誓告汝。古之人谋黄髮番番,则无所过。’” 张守节 正义:“音‘婆’,字当作‘皤’。皤,白头貌。言髮白而更黄,故云黄髮番番。” 宋 梅尧臣 《送正仲都官知睦州》诗:“是以世间人,鬢髮易番番。” 清 赵翼 《公相阿文成公挽诗》:“黄髮番番映殿墀,秋风俄报饰巾期。”
“番番”是一个叠词,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细微差异,以下为详细解释:
表示频繁重复
指动作或事件“一次又一次”发生,强调连续性或多次性(、)。例如苏轼《新滩》中的“番番从高来”,描述浪涛接连不断涌来的场景。
引申为“次次、事事”
可指代“每一次”“每一件事”,如元曲《陈母教子》中“番番不曾静扮”,暗含“次次如此”的无奈(、)。
古汉语用法
《西游记》第九四回:“悟空!你这猢猻,番番害我!” ——体现责备语气,指“屡次”()。
现代造句:“芒种芒种,收获成功满满,种下努力番番”(),强调持续付出。
叠词来源
单字“番”本义为轮替、次数(如“三番五次”),叠用后强化反复的语义()。
现代口语中较少单独使用“番番”,多保留在成语或文学表达中(如“番番是福”)。需结合上下文区分其具体指代“频繁”还是“每件事”。
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典、古典文献等权威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