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乘辂的意思、乘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乘辂的解释

见“ 乘路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乘辂(chéng lù)是汉语中的古语词,指乘坐天子或贵族专用的辂车,具有鲜明的礼仪与等级象征意义。以下从词典释义、文化背景及权威引用角度分述:


一、字义解析

  1. 乘(chéng)

    本义为“登、驾”,引申为“乘坐交通工具”。《说文解字》释:“乘,覆也。从入、桀。”段玉裁注:“覆者,加也……凡物相覆曰乘。”

    引用: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

  2. 辂(lù)

    特指古代天子或诸侯所乘的大型马车。《周礼·春官·巾车》载:“王之五路:玉路、金路、象路、革路、木路。”郑玄注:“路,即辂也。”

    引用:郑玄注《周礼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二、词义详解

乘辂指乘坐礼制规定的豪华车驾,常见于描述帝王、诸侯出行或祭祀场景,强调身份尊贵与礼法规范。例如:

《晋书·舆服志》:“天子乘玉辂,以祀天地。”

引用:房玄龄《晋书》(中华书局,1974年)。


三、文化背景

辂车是古代礼制的重要载体,其形制、装饰与用途均受《周礼》严格规范:


四、权威词典释义

  1. 《汉语大词典》(第10卷,第112页):

    “乘辂:乘坐辂车。辂,天子之车。”

    引用: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3年)。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年):

    “辂:大车,多指帝王用车。乘辂即乘天子车驾。”


五、经典文献用例

  1. 《后汉书·舆服志上》:“汉承秦制,御金根为乘辂。”

    引用: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年)。

  2. 《宋史·仪卫志》:“皇帝乘玉辂,备卤簿,诣太庙。”

    引用:脱脱《宋史》(中华书局,1977年)。


结论:“乘辂”作为礼仪性专称,承载古代礼制与等级文化,其释义需结合典章制度与历史语境,权威文献及词典均明确其指涉帝王贵族车驾仪轨。

网络扩展解释

“乘辂”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多个权威来源综合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二、详细解析

  1. 词源与演变
    “乘”本义为登、升,引申为乘坐(如骑马、乘车);“辂”特指帝王或贵族乘坐的华贵车辆。二者组合后,多用于描述古代礼仪场合中君主或高官乘车的行为。

  2. 引证与用法

    • 班固《西都赋》中提到“后宫乘輚辂”,其中“輚辂”为卧车的一种,侧面印证“辂”与车具相关。
    • 在《周礼》等典籍中,“路”(同“辂”)被列为天子五车之一,进一步说明其尊贵属性。

三、相关扩展

四、注意事项

若需深入考证具体车型或礼仪细节,建议查阅《周礼·春官·巾车》等古籍原文,或参考权威历史类工具书。

别人正在浏览...

汴梁补助成戒大兴电激敦弓栋星凡虫甘贫守分高情逸兴话务员疆禺节葬精括经丘寻壑金门岛锦制开假闿置酷政賫志而殁浪人剑楞头葱令丙临统留班流离播越龙战孟叟迷错谬荐弭棹埤污泉室臞臞日下无双缮理生公石生腰坐神经纤维失散手题受之有愧説憙述载四方辐辏阘戟车瓦抠威胁利诱维御汙罇抔饮舷边香麴纤翮闲言碎语效款小鞋瞎帐邪乎系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