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 hear much and reject the doubtful points;be well-informed and suspend judgment on things in doubt] 虽然见多识广,有不懂之处,还应存有疑问。指谦虚谨慎的治学态度
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论语·为政》
“多闻阙疑”是一个出自《论语·为政》的成语,拼音为duō wén quē yí,以下是详细解释:
出处与原文
该词源自《论语·为政》中孔子所言:“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意为广泛听取知识,对有疑问的部分暂时保留,谨慎表达其余确定的内容,从而减少过失。
字词解析
整体含义
指即使见多识广,仍对存疑问题保持审慎,不妄加论断。常用于形容严谨的治学态度或为人处世的谨慎作风。
近义词与反义词
用法与延伸
多作宾语或定语,如“学者需多闻阙疑”。现代语境中,也用于倡导理性思考,避免对未明之事轻率判断。
这一成语体现了儒家倡导的求知态度,强调知识积累与审慎判断的结合,至今仍具现实指导意义。
《多闻阙疑》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一个人广泛的学识和丰富的阅历使他对问题有更多的疑问。它强调了拥有知识的重要性,以及积极主动地探索问题的态度。
《多闻阙疑》的部首拆分是“言”(yan2)和“阝”(阜)(fu4)。其中,“言”是指事物,即言语或说话,作为头部辅助表明字义,而“阝”(阜)是指承载的意思。
根据《康熙字典》,《多闻阙疑》的总笔画数为20画。其中,“多”为6画,“闻”为6画,“阙”为10画,“疑”为8画。
《多闻阙疑》最早来源于《汉书·艺文志》:“又多闻者,阙疑者。闻为见闻,阙为缺乏,闻未能尽闻,见未能识见也,谓之多闻阙疑。”
在繁体字中,拆分部首和字形结构与简体字相同,只是书写方式略有不同。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字形结构和现代有一些差别。例如,“多”字在古代写法中,“夕”下面是一个横撇,表示日夜不停;“闻”字的“门”上面是一个“两点儿”形状,表示听到声音;“阙”字的“五回”上面有两个撇,表示缺乏。
1. 他多闻阙疑,对任何问题都能提出有见地的观点。
2. 一个多闻阙疑的人,会更加容易获得新知识和发现新的领域。
组词:多才多艺、多事之秋、多忧多患。
近义词:博闻强记、学富五车。
反义词:耳聪目明、一知半解。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