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耳孙的意思、耳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耳孙的解释

《汉书·惠帝纪》:“上造以上及内外公孙耳孙有罪当刑及当为城旦舂者,皆耐为鬼薪白粲。”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耳孙者,玄孙之子也。言去其曾高益远,但耳闻之也。”又引 李斐 曰:“耳孙,曾孙也。”又引 晋灼 曰:“耳孙,玄孙之曾孙也。” 颜师古 注:“耳孙,诸説不同。据《平纪》及《诸侯王表》,説 梁孝王 玄孙之耳孙。耳音仍……据《尔雅》:‘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昆孙,昆孙之子为仍孙。’从己而数,是为八叶,则与 晋 説相同。仍、耳声相近,盖一号也。”按,《类篇·耳部》:“昆孙之子为耳孙。”后多以“耳孙”泛指远代子孙。 金 段成己 《题梁氏静乐堂》诗:“ 叔敬 有耳孙,犖犖与时异。” 明 唐寅 《世寿堂》诗:“鷄窠小儿是鼻祖,鳩枝老子为耳孙。” 清 沉涛 《交翠轩笔记》卷四:“ 林霽山 《孤山》诗:‘耳孙今白髮,酹酒满寒芜。’” 章炳麟 《秦政记》:“ 明 制贵其宗室孽子,诸王虽不与政柄,而公卿为伏謁;耳孙疏属,皆气稟於县官。”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耳孙是汉语中对特定亲属关系的称谓,指代第八代孙,即自身向下第八代的直系后裔。其释义与语源可参考权威辞书如下:

一、核心定义

据《汉语大词典》收录,“耳孙”指玄孙之曾孙,即自身下推第八代子孙,属于远世后裔的统称。该词源于古代宗法制度中对远亲的特定称谓,常见于历史文献及族谱记载。

二、语源解析

  1. “耳”为假借字

    汉代学者应劭在《汉书注》中提出:“耳孙,言去高曾益远,但耳闻之也。”认为“耳”取“耳闻”之意,形容年代久远仅凭传闻知晓的关系。

  2. “耳”通“仍”或“尔”

    清代王引之《经义述闻》考证,“耳”实为“仍孙”(第八世孙)的音转,或假借“尔”(意为“远”)表疏远之义,体现古汉语通假现象。

三、典籍例证

四、现代用法

现代汉语中,“耳孙”一词主要用于历史、民俗研究及古籍解读,日常口语已罕用。其概念可纳入“九族五服”亲属体系,作为传统家族伦理的组成部分。


参考资料:

释义综合自《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典籍例证引自《汉书》《玉堂嘉话》等原始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耳孙”的词义解释如下:

一、基本定义

耳孙是汉语中对远代子孙的称谓,通常指第九代孙,即云孙之子。因相隔年代久远,只能通过传闻了解祖先,故称“耳孙”。

二、世次关系

根据传统宗族辈分排序:

  1. 子(一世孙)→ 2.孙(二世)→ 3.曾孙(三世)→ 4.玄孙(四世)→ 5.来孙(五世)→ 6.晜孙(六世)→ 7.仍孙(七世)→ 8.云孙(八世)→ 9.耳孙(九世)。

三、历史文献中的争议

古代文献对“耳孙”的具体世次存在不同解释:

四、现代用法

现代语境中,“耳孙”多泛指年代久远的后代,已较少用于具体世次计算,常见于古文阅读或宗族文化讨论。

耳孙的准确定义需结合上下文,但主流观点以九世孙为规范,体现古代宗法制度对亲属关系的细致划分。

别人正在浏览...

鞍勒安期枣敖夫贝梵碑学奔走如市伯劳飞燕撤备陈人趁熟宠娇刺心刻骨踧行敦喻贰都風塵之會分文苟欲谷板悍石红夷礮胡雏憿籴汲玄决脰絶长续短硁硁辽缅立人氯酸麦须懋扬马中关五暮纪纳土叵信铺胸纳地鞘马子砌石驱録趋之如鹜三馆上上手圣谋摔阔牌子睡思输税思维能力送给谈对塌实天茁顽梗亡憀违序文衡衔奉庠学香脂谢公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