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鞍勒的意思、鞍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鞍勒的解释

鞍子和套在马头上带嚼口的笼头。《汉书·匈奴传下》:“安车一乘,鞍勒一具。”《宋史·仪卫志六》:“先是,御马以织成帊覆鞍勒,今后以 广 绢代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二》:“其状真骡真马也,惟被以鞍勒,则伏不能起。”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鞍勒是汉语中一个历史悠久的复合名词,专指古代马具的两个核心部件。其释义可从字源、构词、文献用例三方面解析:

一、字源解析

  1. 鞍:形声字,从革、安声,本义为“马鞍”。《说文解字》释其“马鞁具也”,即套在马背供人骑坐的皮质器具。
  2. 勒:形声字,从革、力声,原指“衔于马口之具”,即控制马匹行止的笼头与缰绳。《玉篇》注:“勒,马头络衔也”。

二、文献用例 鞍勒常以整体概念出现于史籍与文学作品:

三、文化延伸 在典章制度中,鞍勒曾被用作赏赐品,《唐会要》载贞观年间赐突厥“鞍勒一具”,体现其作为战略物资的价值。该词现代多用于历史文献研究及传统工艺领域,指代古代马具制作技艺。

网络扩展解释

“鞍勒”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ān lè,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一、基本释义

鞍勒指鞍子和套在马头上带嚼口的笼头,是古代马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


二、构成与功能

  1. 鞍:通常由皮革或木质制成,起固定骑乘者、分散压力的作用。
  2. 勒:包含嚼口(金属制,置于马嘴中)和缰绳,通过拉扯缰绳传递指令,实现对马匹的控制。

三、历史文献中的使用

该词在古代典籍中多次出现,例如:


四、其他信息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马具形制,可参考《汉书》《宋史》等文献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八薮陛陛比长笔飞鄙冗层隅长宵玳瑁簪戴阳当阨登答德宿电工条荡冬景天独説讹衰幡帜蜂狂伏伏腊腊工人阶级孤俊蛊尾雇租教科书九牧久已后空浅枯株朽木磊落豪横冷酷联队陵阙炉底绿洲麻苴珉砌木牛流马牌牓排撆胼冒怯子奇离古怪奇擎敺除桑雍上食甚么十七字诗双睩顺风机啴啍天体梯接童子痨托架翔旝相用献履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