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驱録的意思、驱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驱録的解释

驱逼查抄。《陈书·南康王方泰传》:“又纵火延烧邑居,因行暴掠,驱録富人,徵求财贿。”《陈书·武陵王伯礼传》:“在郡恣行暴掠,驱録民下,逼夺财货。”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驱録"在现代汉语中并非规范词汇,其含义需从构成该词的两个字“驱”和“録”(“录”的繁体/异体字)的本义及古汉语用法中推断,并结合可能的文献用例分析。其核心含义指向驱赶并记录或驱使登录的行为过程。


一、 字义分解与核心含义

  1. 驱(驅):
    • 本义:《说文解字》:“驱,马驰也。” 本指策马奔驰,引申为赶牲口、驱逐、迫使前进、驱使等义。如“驱车”、“驱赶”、“驱使”。
    • 核心动作:施加外力使对象移动或行动。
  2. 録(录):
    • 本义:《说文解字》:“録,金色也。” 本指金属色泽,后假借为记载、抄写、登记、采纳等义。如“记录”、“登录”、“录用”。
    • 核心动作:将信息或对象书写、登记在册。
  3. “驱録”组合义:
    • 将“驱”与“録”结合理解,“驱録”意指通过驱赶、驱使的方式,将对象(人或物)登记、记录在册的过程。它描述的是一种强制性的登记行为或驱使对象进入记录系统的动作。
    • 可能的引申义:指强制性的征召、登录(如户籍、军籍),或系统性地收集、登录信息(常带强制性或目的性)。

二、 文献用例与语境分析

“驱録”一词在现代常用词典(如《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中未被收录为独立词条,属于非常用或古语词。其使用多见于古籍或特定历史文献语境:

  1. 古代户籍、赋役管理:
    • 在户籍管理或征发徭役、兵役的语境中,“驱録”可指官府强制将百姓登记入册(如丁册、军籍),以便管理或征调。例如:“州郡有司,驱録民丁,以备役使。”(此处为模拟古语表达,意指官府驱使百姓登记以服劳役)。
    • 来源依据:中国古代户籍、赋役制度研究(如《唐六典》、《明会典》中关于户口登记、徭役征发的记载虽未直接使用“驱録”一词,但体现了该行为的内涵)。 (注:此处指代制度研究类权威著作或数据库,如中华书局点校本史书或专业学术论文)。
  2. 佛教文献(特殊用法):
    • 在部分佛教典籍中,“驱録”可能指驱使(众生)记录(善恶业),或指被业力驱使而记录在轮回之册。此用法较为罕见且专业。
    • 来源依据:佛教经典研究(如《大藏经》相关文献的训诂研究)。 (注:指代佛学辞典或专业佛经研究著作,如丁福保《佛学大辞典》或相关学术论著)。
  3. 古籍中的零星用例:
    • 在个别明清小说或笔记中,可能出现类似“驱録鬼魅”的表达,意指驱逐并记录(或镇压)鬼怪,使其不得作祟。此用法亦非主流。
    • 来源依据:古典文献语料库检索(如《中国基本古籍库》)。 (注:指代大型古籍数据库或相关索引工具)。

三、 结论

“驱録”是一个古语词或特定领域用语,其核心含义为:

通过驱使、强制的方式,将对象(人或物)登记、记录在册。

其具体应用场景多见于:

在现代汉语中,该词已基本不再使用,其含义可分别用“登记”、“征调”、“登录”、“记录在案”等更常用的词语替代。理解该词需紧密结合具体古籍上下文。

(注:因“驱録”非现代规范词汇,且古籍用例稀少,以上解释基于字源、古汉语构词法及可能的历史语境推断。直接对应的权威词典词条及网络公开可靠来源链接缺失,故引用指向相关研究领域或工具。)

网络扩展解释

“驱録”是一个古汉语词汇,读音为qū lù(注音:ㄑㄩ ㄌㄨˋ),其核心含义为“驱逼查抄”,指通过强力手段逼迫他人并查抄财物。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基本解释

  1. 词义
    指用武力或强制手段驱赶、逼迫他人,并查抄其财产。常见于描述古代官员或权贵的暴行,如纵火劫掠后强行征收财物。

  2. 古籍例证

    • 《陈书·南康王方泰传》:“又纵火延烧邑居,因行暴掠,驱録富人,徵求财贿。”
    • 《陈书·武陵王伯礼传》:“在郡恣行暴掠,驱録民下,逼夺财货。”
      (两处记载均描述了权贵通过暴力手段掠夺民财的行为。)

延伸解析


注意事项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查阅《陈书》原文或历史类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白鸦播琴餐啗藏往逞臆炊甑待古灙漭道不相谋打喜登高自卑琱璚东园秘器督任额漕恶金反跌俯仰无愧餜子号志灯猴儿精侯王黄帝术江色交龙贾正戒备介殻击排久且镌劖捐生抉瑕掩瑜儁茂悃愊涝涝柳翠井飂叔履璧买笑追欢媒伯木齿让帝日无暇晷爇腾腾赛艇三嘴行晌觉善怀神谟远算沈人世谚宋画吴冶陶宛腾骑天绪尉藉香供遐戎洗涤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