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铺胸纳地”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pū xiōng nà dì,主要用于描述一种上半身贴近地面的跪拜礼仪,表达极度的虔敬与隆重。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指行跪拜礼时,身体前倾,胸部几乎贴地,以示极高的尊重或虔诚。这种动作常见于古代宗教、宫廷等庄重场合。
典故来源
出自明代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六回:“三藏展背舒身,铺胸纳地,望金像叩头。”。此处描写唐僧对佛像行大礼的场景,凸显其虔诚态度。
祭祀大典上,众人皆铺胸纳地,向先祖神灵表达敬意。
若需进一步了解该成语的延伸用法或相关典故,可参考《西游记》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汉典)。
铺胸纳地,常用于形容一种豁达、开阔的胸怀,表示能够容纳大家、包容一切。
铺的部首是钅,总笔画为8。
胸的部首是⺼,总笔画为9。
纳的部首是纟,总笔画为6。
地的部首是土,总笔画为3。
《效民易俗考》:“夫铺胸纳地,乃人心之大度也。”意思为铺展胸怀,接纳万物,是人心胸怀开阔的表现。
繁体字为鋪胸納地。
在古代的写法中,没有很明确的资料表明《铺胸纳地》一词在古代就有明确的写法。
1. 他的胸怀广阔,铺胸纳地,能够包容各种不同的意见和观点。
2. 这个社区的居民非常友善和谦虚,彼此之间铺胸纳地。
1. 包容心胸
2. 开放思维
3. 心胸豁达
1. 宽容
2. 无私
3. 广阔心胸
1. 狭隘
2. 狂妄
3. 偏执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