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纳土的意思、纳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纳土的解释

(1).献纳土地。谓归附。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二:“ 吴郡 於 太平兴国 中, 钱氏 纳土,士始试於京师焉。”《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大观元年》:“以 黎洞 纳土,曲赦 广西 。” 清 叶廷琯 《吹网录·吴越王鏐改元应补》:“此因 钱氏 子孙自纳土以后,既深讳其事。”

(2).奉献泥土。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禨祥·妖言进土》:“ 宋 政和 七年, 汴京 修 二郎庙 ,俱云献土,或云纳土,竞相担负,昼夜喧闐,街陌充塞,自春歷夏不休。”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纳土”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解释,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一、基本含义与演变

  1. 接纳土地或人才
    源自古代农业社会,字面意为“接纳土地”,指农民通过扩大农田规模提高产量。后来引申为接纳外来人才,表示组织或国家吸纳外部资源以促进发展()。

  2. 历史语境中的“归附”
    常见于历史文献,指政权主动献纳领土以示归顺。例如:

    • 北宋时期,吴越钱氏政权向宋朝“纳土归附”,结束割据局面()。
    • 宋徽宗时期,广西黎洞地区“纳土”后获朝廷特赦()。

二、其他用法

在宗教或建筑活动中,“纳土”也指献祭泥土的行为。例如宋代修建庙宇时,民众争相“纳土”以表虔诚()。

“纳土”的核心意义与土地和归属相关,既包含农业社会的生产逻辑,也涉及政治层面的归附行为。如需了解具体历史事件,可参考《续资治通鉴》《云麓漫钞》等文献记录。

网络扩展解释二

《纳土》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纳土》这个词是指把土地纳入自己的统治或控制范围内。在政治和军事上常用来形容国家或王朝征服、占领其他地区,使其成为自己的领土。

拆分部首和笔画

《纳土》这个词可以拆分为两个部首:纟(红)和土。其中,纟是一个汉字的会意部首,表示与线、纤维相关的意思;土是一个汉字的象形部首,表示土地或泥土。

根据笔画计算,纳土这个词总共有11画。

来源

《纳土》这个词最初出现在古代中国的文献中。它常用来形容一个国家或王朝征服、疆土扩张或接收其他地区。

繁体

繁体字中,纳土这个词的写法为「納土」。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纳土这个词的写法略有不同。纳字的上面少了一个横折,而土字的上面则多了一个点,写作「納土」。

例句

1. 秦始皇统一六国,纳土万里,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

2. 这个王朝通过外交手段纳土,扩大了自己的领土版图。

组词

纳土还可以与其他字组成新词:

1. 纳贿:指收受贿赂。

2. 纳粮:指上缴粮食或徵收粮食。

3. 纳才:指引进或招收有才能的人。

近义词

纳土的近义词有征服、占领、吞并。

反义词

纳土的反义词有放弃、割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