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庠学的意思、庠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庠学的解释

古代地方学校。《周礼·地官·乡大夫》“三年则大比,攷其德行道艺,而兴贤者、能者” 唐 贾公彦 疏:“谓乡中有贤者皆集在庠学。”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庠学”是汉语词汇,指古代地方学校,主要用于乡级教育,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庠学是古代中国的地方学校,特指乡学,属于基层教育机构,负责培养和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其名称中的“庠”原指学校,“学”则强调学问与教育功能。

  2. 历史背景与文献依据
    根据《周礼·地官·乡大夫》记载,周代每三年进行一次“大比”,通过考核德行和技艺选拔贤能之士。唐代贾公彦在注释中明确提到:“乡中有贤者皆集在庠学”,说明庠学是乡里贤才聚集和培养的场所。

  3. 功能与作用
    庠学不仅是基础教育机构,还承担社会教化的职责,通过传授礼乐、道德和实用技能,维护地方秩序,并为国家输送人才。其教育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强调德行与道艺的结合。

  4. 结构与读音

    • 字形结构:“庠”为半包围结构,“学”为上下结构。
    • 拼音:xiáng xué(注音:ㄒㄧㄤˊ ㄒㄩㄝˊ)。
  5. 相关延伸
    庠学常与“庠序”并称,后者泛指古代学校体系。此外,“庠生”指在庠学中就读的学生,是科举制度下对秀才的别称。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细节或文献原文,可参考《周礼》及唐代贾公彦的注疏。

网络扩展解释二

庠学是什么意思

庠学(xiáng xué)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学校教育体制,旨在培养社会中重要的官员和学者。庠学也称为国子学,是封建王朝的官办学校。

庠学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庠学的拆分部首是“广”和“心”,分别位于字的左侧和右上方。它的总笔画数为13画。

庠学的来源

庠学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康熙字典》,并且成为了中国古代教育的代名词。庠学的教学内容包括文学、历史、经学、政治、礼仪等多个方面。

庠学的繁体字

庠学的繁体字为「廂學」。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的庠学在书写时,庠的上半部分会放在一个方块中,下半部分为心。学的右侧写作苴,底部则写作寸字。

庠学的例句

中国古代的庠学注重经典的教授和阅读,培养学生的品德和学术能力。

庠学的组词

庠官、学堂、教学、师生、学子等。

庠学的近义词

国学、儒家教育、古代教育等。

庠学的反义词

现代教育、私塾教育、西方教育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