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陪都。 明 汤显祖 《复胡瑞芝司空为二女纳采作书》:“畴若予工,营 洛 借贰都之重;选於众举,稽 皋 将九德之谐。”
“贰都”是汉语词汇,读音为èr dōu(或èr dū),其核心含义为“陪都”,即古代国家在正式首都之外设立的辅助性都城,承担部分政治、军事或经济功能。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来源
“贰”在古汉语中可表示“副职”或“辅助”,而“都”指都城。因此“贰都”字面可理解为“辅助性的都城”,即与主都相辅相成的另一都城。
历史应用
明代汤显祖在《复胡瑞芝司空为二女纳采作书》中提及:“营洛借贰都之重”,这里的“洛”指洛阳,历史上曾多次作为陪都(如东汉、隋唐时期),印证了“贰都”的用法。
与“二都”的区别
“二都”通常指两个并列的都城(如西周镐京与东周洛邑),而“贰都”强调主次关系,特指陪都。需注意字形和语境差异。
现代引申
个别资料(如)提到“贰都”可比喻“重要性被取代的地方”,但此用法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建议以“陪都”为权威解释。
例句
“长安为西都,洛阳为贰都,共护中原安定。”
(此处“贰都”即指洛阳作为唐代陪都的角色。)
文献引用
明代汤显祖的用例是典型的历史佐证,体现该词在古典文本中的实际应用。
“贰都”是古代都城体系中的重要概念,需结合历史语境理解。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明史》或汤显祖文集等文献。
贰都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字组成,包含了部首和笔画。下面我们来了解贰都的意思、构成、来源以及相关信息。
贰都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意为“第二都城”,用来指代国家或地区的第二个行政首都。
贰都由贰和都两个字构成。
贰是一个常用的汉字,部首是贝,总笔画为二。贰在汉字中表示了数字"二",在这里用来表示第二的意思。
都是一个常用的汉字,部首是邑,总笔画为五。都在汉字中通常表示城市、首都的意思,在这里用来表示都城,即行政中心。
贰都一词最早可追溯到中国古代,用来描述国家或地区的第二个行政首都。这个词语源于中国古代帝王统治时期,当时有些国家或地区设立了第二个行政中心,用来分担主要首都的压力,并加强对这些地区的控制。
贰都的繁体字为貳都。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贰都的字形可能有所变化,但整体意思和用法仍然一致。
1. 这个国家不仅有一个首都,还设立了贰都用来进行行政管理。
2. 这个省份的贰都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
贰都在组词中可以用作名词,例如贰都制度(国家设立************的制度)、贰都建设(建设第二个行政中心)。
贰都的近义词包括:************、副都、第二都市。
贰都的反义词是:首都。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