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驳尧的意思、驳尧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驳尧的解释

亦作“駮尧”。指 汉 光武帝 议郊祀, 杜林 力驳祀 尧 事。《后汉书·杜林传》:“明年,大议郊祀制。多以为 周 郊 后稷 , 汉 当祀 尧 。詔復下公卿议。议者僉同,帝亦然之。 林 独以为 周 室之兴,祚由 后稷 , 汉 业特起,功不缘 尧 。祖宗故事,所以因循。定从 林 议。” 五代 李瀚 《蒙求》诗:“ 寿王 议鼎, 杜林 駮 尧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驳尧”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种主要解释,其含义和来源存在差异:

一、典故性解释(质疑权威)

根据,该词源自尧舜时期的传说。尧作为贤明君主,曾用“驳舜之言”反驳丹朱的质疑,表达坚持原则的态度。因此,“驳尧”被引申为质疑权威、否定传统观念的行为,常用于形容对既有权威的理性挑战。

二、历史事件解释(反对祀尧)

根据,该词特指东汉杜林反对汉光武帝祭祀尧的事件。杜林认为周朝因后稷兴起,而汉朝功业与尧无关,最终说服光武帝放弃祀尧。此典故见于《后汉书·杜林传》和五代李瀚《蒙求》诗,成为“依据历史实际否定盲目效仿”的典型案例。


补充说明

  1. 词性差异:前者为成语用法,后者为特定历史事件指代。
  2. 现代使用:当代语境中多采用第一种引申义,第二种更多见于历史文献分析。
  3. 注意混淆:部分资料可能将两种解释混合,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含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驳尧》这个词起源于古代中国的传说和文化。它是由两个字组成的词语,部首分别是马和卓,马部的笔画数是3,卓部的笔画数是8。它在古代汉字中的写法与现代汉字略有不同,但大致相似。《驳尧》的繁体形式是「駁堯」。 这个词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故事。传说中尧是上古时期的一个伟大的君王,在位时实行仁政,使得国家繁荣昌盛。而驳尧则是对尧的反驳和质疑。它象征着人们对尧掌权时的批评和不满。 以下是《驳尧》这个词语的用法例句: 1. 他的言论驳尧,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2. 这篇文章以一种巧妙的方式驳尧,揭示出尧治理下的问题。 与《驳尧》相关的组词有驳斥、驳论等,它们都表示对某种观点或主张的反对和批评。近义词可以包括批驳、反驳等,而反义词可能是褒扬、称赞等词语。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