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留的意思、句留的详细解释
句留的解释
逗留;停留。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 上元县 ﹞自 唐 初并无县丞,诸司注授,句留在京,纵有赴任者,不月餘必卒。” 清 林则徐 《中秋眺月有作》诗:“铁桥石柱我未到, 黄湾 胥口 先句留。”
词语分解
- 句的解释 句 ù 由词组成的能表示出一个完整意思的话:句子。句法。 〔句读( 量词,用于语言:三句话不离本行(俷 )。恥 )〕古代称文词停顿的地方为“句”或“读”。 句 ō 〔高句骊〕古国名,即“高丽”。 笔画
- 留的解释 留 ú 停止在某一个地方:停留。留学。留任。留级。留步。留守。留驻。 注意力放在上面:留心。留神。留意。 不忍舍弃,不忍离去:留连。留恋。 不使离开:留客。留宿。挽留。拘留。 接受:收留。 保存:保留
专业解析
"句留"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拆解为两个语素分析。"句"本义指语言单位,《说文解字》训为"曲也",后引申为语句、章句;"留"即停留、滞留之意。二者组合后,该词主要表达两种含义:
-
文辞停顿(语出《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指在诗文创作中刻意设置的停顿或留白,通过句读的间歇营造特殊韵律。如清代学者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论及:"文气贵贯,然句留处尤见匠心"。
-
暂作逗留(语出《汉语大词典》)
作动词使用时表短暂停留,多用于古代文献。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有载:"客舟句留三日,观钱塘江潮始去",此义项与"勾留"存在通假现象。
现代汉语使用中需注意:
- 与"勾留"存在异形词关系,后者更常见于当代书面语
- 作"停留"义时多保留文学色彩,日常交流建议使用"停留""逗留"等现代词汇
- 涉及语言学时特指"句法滞留"现象,属专业术语范畴
(参考资料: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网络版)
网络扩展解释
“句留”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基本含义为逗留、停留,多用于书面语境。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 读音:jù liú(注音:ㄐㄩˋ ㄌㄧㄡˊ),其中“句”为半包围结构,“留”为上下结构。
- 词义:指暂时停留在某地,不继续前行或离开,带有短暂滞留的意味。
2.历史用例
- 古代文献:宋代王谠在《唐语林·补遗三》中记载:“自唐初并无县丞,诸司注授,句留在京,纵有赴任者,不月余必卒。” 描述唐代官员因职务调配在京停留的情况。
- 诗词引用:清代林则徐《中秋眺月有作》中有“铁桥石柱我未到,黄湾胥口先句留”,借“句留”表达行旅中的暂驻。
3.用法与语境
- 书面性:该词常见于古典文献或正式文体,现代口语中较少使用。
- 搭配示例:
- 古代:“句留在京”表示因公滞留京城。
- 现代(仿古用法):“途经古镇,句留半日,细品风物”。
4.注意事项
- 与“停留”的差异:“句留”更强调因故被动或短暂停留,而“停留”为中性词,使用范围更广。
- 权威来源建议:如需进一步考证古籍用例,可参考《唐语林》及林则徐诗作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案检笾笋标准化别鹤臂力刺爇丛猥典故钉筋遁母访拿风鑒公安派滚绣球豪臣化感画绘皇策毁方瓦合火夹脊令原静云津铺挤手捏脚棘轴聚会刊补课目寇枿溃师麟德历灵羊溜裘镂刻论刑曼延蒙颂免税莫辨楮叶摩顶放踵磨崖耐心耐意屏风儿剖蚌得珠囚奴七星板设置石步殊刑死眉瞪眼宿秀条华通脱木頽势瓦甑乌角带武力无余消愁解闷息迹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