遁音的意思、遁音的详细解释
遁音的解释
犹言销声匿迹。指隐居。《宋书·谢灵运传》:“ 广 灭景於 崆峒 , 许 遁音於 箕山 。”
词语分解
- 遁的解释 遁 ù 逃避,躲闪:遁去。遁辞。遁世。遁北。 隐,消失:遁迹。遁隐。 逃 笔画数:; 部首:辶; 笔顺编号:
- 音的解释 音 ī 声,亦特指有节奏的声:声音。音乐(?)。音律。音色。音量。音区。音韵。音像。音容(声音、容貌)。弦外之音。 信息,消息:音信。佳音。音讯。 笔画数:; 部首:音;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遁音”是汉语中具有文学色彩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字源与词义演变两个层面解析:
一、字源本义解析
- “遁”在《说文解字》中释义为“迁也”,本指迁移躲避,后引申为隐藏、消逝之意,如《后汉书》载“遁逃匈奴”;
- “音”甲骨文字形像口吹箫管,本义为声响,《礼记·乐记》注“声成文谓之音”,特指有节奏的乐声或言语声。
二、复合词义项归纳(参考《汉语大词典》第7版)
- 基本义:隐匿的声音。如南朝谢庄《月赋》“洞庭始波,木叶微脱;菊散芳于山椒,雁流哀于江濑。升清质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其中“流哀”即暗含遁音意象,形容余音渐消的意境。
- 引申义:指代消逝的乐声或未明言的深意。北宋《广韵》释“遁”含“隐”义,故文人常用“余韵遁音”描述乐曲终了后的缥缈残响,或隐喻诗文中含蓄未尽之言,如李商隐《锦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即含遁音笔法。
三、文学应用特征
在古典诗学中,遁音被视为重要的美学范畴。清代《骈字类编》将之与“希声”“遗响”并列,强调其“声尽而意不绝”的特质,符合严羽《沧浪诗话》提出的“言有尽而意无穷”创作原则。
网络扩展解释
“遁音”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不同角度解释,具体如下:
一、基本含义
-
隐居/销声匿迹
根据《宋书·谢灵运传》的记载,“遁音”原指隐居或远离尘世,如“许遁音於箕山”。这一用法强调主动避开世俗纷扰,与“遁迹”“灭景”等词类似,常用于描述古代文人的隐逸生活。
-
逃避声音或责任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扩展了其含义,认为“遁音”还可表示逃避声音、责任或困难,例如回避噪音或推脱应承担的事务。
二、字义解析
- “遁”:意为逃避、隐藏,如“逃遁”“遁迹”。
- “音”:本指声音,此处可引申为世俗的喧嚣或需面对的现实。
三、使用场景
- 文学语境:多用于描述隐士或文人远离尘世的状态,如“遁音於山林”。
- 现代引申:少数情况下可比喻回避问题或责任,但需结合上下文判断。
四、来源与争议
- 权威古籍(如《宋书》)和词典(沪江在线)均以“隐居”为核心含义。
- “逃避责任”的解释多见于现代网络词典,可能存在引申或误用,需谨慎参考。
建议在正式场合优先采用“隐居”的传统释义,若需现代用法需明确语境。
别人正在浏览...
卬燥傲逸半斤八两飙驰补牢步师逞巧臣节齿躐聪察爨火道殣相枕大熊座吊棺二变伐毛洗髓繁丝急管改貌跟超掖夹谷变故犯黑雾天光荒悸毁瘗火脯噭嘑嗟伤紧逼客单况乎狂煽扩散累洽恡啬理弋娄娄莫非乃老佞枝陪幄朋煽偏室屏伏期契奇谈秋信驱风柔白生扢支石矴帅厉衰歇书香门户私忌送往事居天极颓替罔觉汙垢无所施其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