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病灾害。 唐 刘禹锡 《代谢历日面脂口脂等表》:“膏凝雪莹,含液腾芳。顿光蒲柳之容,永去癘疵之患。”《宋史·乐志七》:“四月维夏,兆于重离。帝执其衡,物无癘疵。” 金 元好问 《南阳郡太君墓志铭》:“嗟唯夫人女宗妇师,德宜而家,物不癘疵,玉树堦庭,且兰且芝。”参见“ 疵癘 ”。
疠疵是古汉语中表示疫病灾害的复合词,属书面用语,现代汉语已罕用。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解析其详细含义:
疠疵(lì cī)指疫病与灾祸,泛指具有传染性或危害性的疾病与自然灾害。
二者合成后,强调疫病与天灾的双重危害性,多见于古籍对大规模灾疫的记载。
提及“疠大至,民善暴死”,描述疠气(疫气)流行导致民众猝死的现象,疠疵在此类语境中与“疫疠”“灾疠”同义,指恶性传染病。
载“彗星见,主疠疵”,此处“疵”关联星象异变,疠疵指疫病与天象警示的灾祸结合,反映古人“天人感应”观念。
单字 | 本义 | 引申义 | 古籍例证 |
---|---|---|---|
疠 | 恶疾、瘟疫 | 疫气、时气致病 | 《周礼》:“四时皆有疠疾。” |
疵 | 小病、皮肤缺陷 | 灾害、过失、天象示警 | 《庄子》:“天之穿之,日夜无降,人则顾塞其窦。”注:“疵,病也。” |
参见:《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第7卷“疠”字条;《说文解字注》“疠”“疵”释义;《黄帝内经素问校注》(人民卫生出版社)“六元正纪大论”篇。
“疠疵”是由“疠”和“疵”组合而成的词语,需结合两字的含义进行解释:
疠(lì):
指瘟疫或恶疮。如《说文解字》提到“疠,恶疾也”,多与严重疾病相关,如麻风病等。
疵(cī):
本义为小毛病,引申为缺点、过失,亦可表示诽谤。例如《韩非子》中“吹毛求疵”即指刻意挑剔小问题。
“疠疵”并非现代常用词,可能为古汉语中的组合,需根据语境判断:
由于该词罕见,建议结合具体出处(如古籍原文)进一步分析。若为现代生造词,需根据上下文明确其引申意图。
如需更精准的解读,可提供具体语境或文献来源。
案陷傍绝並塞补圆朝府称讬宠鹤春容打情骂趣短衣讹衰肥肠浮粮扶头卯酒高遯格例公墓贡新供职汉军八旗话霸坏裳为裤怀德话私画依昏黯黪简举间杂进授巨屦看中蝌斗两畿刘师哥柳腰莲脸理正渌醽伦好民办科技内库能名贫里牵梦青珉七泽佉楼书让生善化稍为生哭人硕果输平四并私衷遂伯蹄蹶听微决疑投款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先见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