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谨的意思、纯谨的详细解释
纯谨的解释
纯正谨慎。《吕氏春秋·贵当》:“臣非能相人也,能观人之友也,观布衣也,其友皆孝悌纯谨。” 宋 王禹偁 《荐戚纶上翰林学士钱若水启》:“某有进士同年 戚纶 者,负文章器识,纯谨君子也。”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五:“操行纯谨,时人甚重之。”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一九三三年刻《章氏丛书续编》于 北平 ,所以不多,而更纯谨,且不取旧作。”
词语分解
- 纯的解释 纯 (純) ú 专一不杂:纯粹。纯然。单纯。纯金。纯铜。纯正。纯净。纯熟。纯度。 丝:“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 大:纯嘏(极大的福分)。 人品的美好:纯朴。纯真。纯厚。纯笃。纯洁
- 谨的解释 谨 (謹) ǐ 慎重,小心:谨慎。谨严。谨防。勤谨。谨小慎微。 郑重,恭敬:谨启。谨祝。 笔画数:; 部首:讠;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纯谨”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复合词,由“纯”和“谨”两个语素构成,其含义可从字源及典籍用例中解析:
-
语素释义
- “纯”在《汉语大词典》中本义指蚕丝,引申为“不含杂质”,如《论语·子罕》云“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后衍生出“专一”“淳厚”等义,如《礼记·中庸》载“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郑玄注“敦厚,纯谨之行”。
- “谨”原指“慎重”“小心”,《说文解字》释为“慎也”,如《论语·学而》言“谨而信,泛爱众”。后又含“恭敬”“严格”之意,如《史记·万石张叔列传》记“(石奋)虽齐鲁诸儒质行,皆自以为不及也”。
-
复合词义
“纯谨”多用于形容人的品性,指“纯正而恭谨”,强调内在德行的纯粹与外在行为的审慎统一。例如《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评霍去病“少言不泄,有气敢往”,颜师古注曰“纯谨者,谓专一而谨敕也”。
-
古今用例
古代典籍中,“纯谨”常作人物评价语,如《后汉书·吴汉传》载“汉质性纯谨,訥于词令”。现代汉语中该词使用频率较低,多见于文学或历史研究领域,如钱钟书《管锥编》曾引“纯谨”以析古人文风。
网络扩展解释
“纯谨”是由“纯”和“谨”组成的复合词,形容人品纯正、态度谨慎,多用于对个人品德和行为的褒扬。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 字义拆解:
- 纯:指纯粹、无杂质,引申为品德高尚、心性纯正。
- 谨:意为谨慎、小心,强调行为细致、不轻率。
- 整体释义:形容人兼具内在的纯洁品性与外在的审慎态度,既正直无私,又行事稳妥。
二、历史用例与语境
- 古籍记载:
- 《吕氏春秋》提到“孝悌纯谨”,指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且品行端正的人()。
- 宋代王禹偁在荐文中称戚纶为“纯谨君子”,强调其学识与德行的统一()。
- 现代用法:
- 鲁迅在评价章太炎时,用“纯谨”形容其治学严谨、为人正直()。
三、使用场景
- 工作态度:形容做事认真负责,如“他处理事务纯谨,深得领导信任”。
- 为人处世:描述待人接物谨慎得体,如“她待人纯谨,从不轻言是非”。
- 文学评价:多用于历史人物或学者品德的概括,如“操行纯谨,时人甚重之”()。
四、近义词与关联词
- 近义词:敦厚谨慎、端方持重。
- 反义词:轻率浮躁、放荡不羁。
“纯谨”是汉语中兼具道德与行为双重赞美的词汇,既强调内在的纯粹性,又注重外在的审慎性,常见于历史文献和文学评价。如需更全面用例,可参考《吕氏春秋》《归潜志》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暗庸白阁道者霸据蚌螺鲍鱼避宠鬓眉毕业设计驳映灿若繁星操之过激察视楚赋单赤灯会垫巾顿沦凤笛丰上风月无边父道浮广丐乞该悉工业建筑诡黠黑窣窣画纯诙辞汇刻贱直解箨机符惊摇今接舆机织布拘幽操开荡乱麻麻卵弹琴麻搽俛偻弥道民谚迷摄捻熄杷罗剔抉旁枝末节敲剥杞柳鋭眦箬篰守正不挠戍罚作书砚竦石铁脚诡寄通裙小庾西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