扼喉抚背的意思、扼喉抚背的详细解释
扼喉抚背的解释
[have a squeeze hold on the enemy by slapping his back and strangling his throat;occupy a sterategte post] 比喻扼据要冲,制敌死命
详细解释
犹言扼吭拊背。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重与王太尉书》:“西南当扼喉之势,东北承抚背之机,首尾交侵,华夷俱骋。” 隋 卢思道 《为隋檄陈文》:“ 江都 寿春 之域,扼喉抚背之兵,飞龙赤马,絶水 南越 。”
词语分解
- 扼喉的解释 卡住咽喉。比喻控制要害部位。《三国志·魏志·荀彧传》:“公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进,已半年矣。” 唐 陈子昂 《上西蕃边州要危事》:“臣观其衝要,视其山川,信是 河西 扼喉之地。”
- 抚背的解释 .抚摩脊背。表示安慰、关切等。 唐 韩愈 《送区弘南归》诗:“出送抚背我涕挥,行行正直慎脂韦。”.比喻控制背面的要害。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重与王太尉书》:“西南当扼喉之势,东北承抚背之机
网络扩展解释
“扼喉抚背”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要点解释:
一、基本释义
指掐住咽喉、按住脊背,比喻通过控制敌方要害使其丧失反抗能力。常用于军事或策略场景,强调占据关键位置或掌握核心弱点。
二、出处与典故
最早见于隋朝卢思道的《为北齐檄陈文》:“扼喉抚背之兵,飞龙赤马,绝水南越。”。原文描述通过控制长江上游地理优势(扼喉)和陆路要冲(抚背),形成对敌军的全面压制。
三、用法特点
- 语法功能:多作谓语或定语,如“用扼喉抚背之策制敌”。
- 同义变体:亦作“抚背扼喉”(调换字序),含义相同。
- 延伸场景:现代可用于商业竞争、谈判策略等领域,指掌握关键筹码。
四、典型例句
《全隋文》中描述:“我据上游……扼喉抚背,水陆千途”,凸显地理与战术的双重控制。
五、知识延伸
该成语与“扼吭拊背”为同源表达(“吭”指喉咙),均出自古代军事术语。其核心思想与《孙子兵法》中“攻其必救”的策略一脉相承。
如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或现代用例,可参考汉典、诗词名句网等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扼喉抚背》这个词是指以强硬手段制止对方发展,同时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关爱。其拆分部首为手首、“攵”、“背”字旁,总共有12个笔画。最初来源于古代文言文中,主要用于形容领导或者强者的行为方式。在繁体字中,该词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在古时候,该词的汉字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个例句:“领导在推行新政策的时候,要扼喉抚背,同时保证民众的基本权益。”这个词的组词有:“扼杀”、“抚慰”等。近义词可以是“扼制”、“支持”等,反义词可以是“放任”、“忽视”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