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说话含糊不清。《后汉书·梁冀传》:“口吟舌言。” 王先谦 集解引 周寿昌 曰:“舌言,言出口即敛,不明白宣示,所谓含胡也。”
(2).指讲空话而无实际行动。《孔子家语·颜回》:“ 孔子 曰: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
"舌言"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并非独立收录的常见词汇,其含义需结合构词语素及古籍用例进行考释:
"舌"的本义
指口腔内辨别滋味、辅助发音的器官。《说文解字》载:"舌,在口所以言也,别味也。"(《说文解字·卷三》)
→ 引申为"言语"或"辩才",如"舌战""饶舌"。
"言"的本义
指说话、表达。《说文解字》释:"言,直言曰言。"(《说文解字·卷三》)
→ 后扩展为"主张""学说",如"一家之言"。
该词属古汉语遗留用法,需分两层理解:
字面组合义
"舌"与"言"并列,强调通过口舌发出的言语,如《论衡·言毒》:"君子不畏虎,独畏谗夫之口……谗言之生,犹虫生木也;人以言舌言,犹人以刃相害。"(王充《论衡》卷二十三)
→ 此处"舌言"指具有伤害性的谗言。
古代特殊用法
东汉典籍《白虎通义》载:"心所以为礼何?礼者体也……耳能遍内外,鼻出入气,口吐舌言。"(班固《白虎通义·卷八·性情》)
→ 此处"舌言"描述口舌的语言功能,属生理与语言结合的表述。
"舌言"未被《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等收录为独立词条,现代汉语中更常用"言辞""话语"等替代。若需引用古籍原句,建议标注具体文献来源(如中华书局点校本),避免孤立使用该词。
主要参考来源:
“舌言”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说话含糊不清
这一释义源自《后汉书·梁冀传》中的记载:“口吟舌言。” 王先谦在集解中引用周寿昌的注解,指出“舌言”指言语含糊、不明确宣示,即表达时吐字不清或语意模糊。
指空谈而无实际行动
出自《孔子家语·颜回》:“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 意为君子用行动践行言语,而小人则仅停留在空谈层面。
需要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用例,可参考《后汉书》《孔子家语》等典籍原文。
安体摆事实白柘宝凤吡噉避荒搏刀唱龙眼橙圃处常锄薙戴维营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的语彫彤地动山摇斗鹌鹑给发管丝果食鼾声和通侯弓鲎杓怀纳黄策煇张疆略脚踏着脑杓子疾间禁动蹻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坑坑坎坎连署锣鼓点儿啰说白道盲人摸象茫无头绪民德命运多舛凝质嚬蛾奇崛人情恟恟三八制丧狗三乡诗士庶霜高宿营桃枝竹天纪同名土豪金万能表祥禾衔箭现撇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