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恼巴巴的意思、恼巴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恼巴巴的解释

气恼,恼怒。巴巴,词尾。《醒世姻缘传》第二回:“你回来路上欢欢喜喜的,你如何便恼巴巴起来?”《醒世姻缘传》第九五回:“已将日落时节, 素姐 恼巴巴不曾吃饭。”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恼巴巴"是一个带有方言或口语色彩的形容词,主要用于描述人的情绪或神态,核心意思是因生气、烦恼而显得不高兴、板着脸、气呼呼的样子。

以下从汉语词典和语言学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1. 词义解析:

    • "恼" (nǎo): 本义指生气、发怒,引申为烦闷、苦闷、忧愁。这是该词的核心情绪成分,表达了负面情绪。
    • "巴巴" (bā bā): 这是一个后缀,常附着在形容词或名词后,起到增强程度、强调状态或增添口语化、形象化色彩的作用。常见的如"干巴巴"、"眼巴巴"、"可怜巴巴"等。"巴巴"在这里强化了"恼"的程度和状态,使得"不高兴"的神情更加具体可感。
    • 组合义: "恼巴巴"整体描绘了一种因烦恼、生气而明显流露在脸上的不愉快、气恼、板着脸的神态。它强调的是一种外在可见的情绪状态,通常带有不满、赌气或无可奈何的意味。
  2. 用法与语境:

    • 通常作谓语、定语或状语,描述人的表情或态度。
    • 例句:
      • 他今天被老板批评了,一整天都恼巴巴的。(作谓语,描述整体状态)
      • 孩子要的玩具没买成,撅着嘴,一副恼巴巴的样子。(作定语,修饰"样子")
      • 她恼巴巴地瞪了我一眼,转身走了。(作状语,修饰"瞪"的动作状态)
    • 语境:多用于描述因小事不如意、受委屈、愿望未满足等原因产生的、程度不太剧烈但明显写在脸上的不高兴。区别于"愤怒"的强烈爆发,它更偏向于持续的、闷闷不乐的、带点孩子气的赌气状态。
  3. 词性归属与规范性:

    • "恼巴巴"属于状态形容词。
    • 它未被收录在《现代汉语词典》等权威的通用语文词典中,主要活跃在方言(如某些北方方言)和口语中。其规范性相对较低,属于比较生活化、地域化的表达。
  4. 近义词与辨析:

    • 近义词: 气呼呼、气鼓鼓、气哼哼、气冲冲、板着脸、不高兴、闷闷不乐。
    • 辨析:
      • "气呼呼"、"气鼓鼓"、"气哼哼": 更强调"气"的情绪,常伴有呼吸急促或发出声音的动作感,程度可能比"恼巴巴"稍重。
      • "气冲冲": 强调生气且带有行动上的冲劲,程度更重。
      • "板着脸": 更侧重面部表情的严肃、无笑容,情绪原因可能更广泛(不一定是生气)。
      • "不高兴"、"闷闷不乐": 是更通用、程度更轻的表达,不特指"生气",也可以指忧愁、失望等。"恼巴巴"则更具体地指向因烦恼生气而外显的不高兴神态。
      • "恼巴巴" 特有的是一种因烦恼而生闷气、略带委屈或赌气性质,并明显地挂在脸上的状态,口语化和形象化是其特点。

参考来源:

注意: 由于"恼巴巴"非现代汉语通用规范词汇,在正式书面语或要求高度规范性的场合应谨慎使用。

网络扩展解释

“恼巴巴”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形容人因生气、恼怒而表现出的状态。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恼巴巴”指气恼、恼怒的样子,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其中“巴巴”为词尾,无实际含义,主要起加强语气的作用,类似“干巴巴”“紧巴巴”等结构。


二、词源与用法

  1. 结构分析

    • 恼:本义为生气、怨恨(如“恼恨”),引申为烦闷(如“烦恼”)。
    • 巴巴:叠词后缀,增强形容词的表达效果,常见于明清白话小说中。
  2. 语境特征
    多用于口语或文学描写,常见于古典文学作品。例如《醒世姻缘传》中两次出现该词,均描述人物情绪由喜转怒的状态。


三、典型例句

  1. 《醒世姻缘传·第二回》

    “你回来路上欢欢喜喜的,你如何便恼巴巴起来?”
    ——体现情绪突然转变时的恼怒状态。

  2. 《醒世姻缘传·第九五回》

    “已将日落时节,素姐恼巴巴不曾吃饭。”
    ——通过“恼巴巴”强调人物因生气而未进食的细节。


四、近义词与扩展


“恼巴巴”是一个生动描绘恼怒情绪的中文词汇,其结构通过叠词后缀强化表达效果,常见于古典文学。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用法,可参考《醒世姻缘传》及相关词典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不日不月垂绝寸柄簜札道笠刁悍调身吊瘾鼎食钟鸣端介发糕反败为胜芳兰当门,不得不锄傀异寒盟华铅诲谕甲父嘉骐鱼借或吉卦紧促金乌聚齐空讳狼藉掠剩鬼淋淋拉拉茫无边际闷沉沉难当男女授受不亲弄獐弄姿贫腔千愁万绪求灶头不如求灶尾三茅钟三拳两脚删定曹牲俎申慰世父摔老盆顺民说有熟石膏恬虚投笔从戎外逃外主挽运猥奥五山限次翔庳憸忮小隶小僮亵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