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摔丧 ”。
摔老盆(又称“摔老盆儿”“摔丧盆”)是华北、中原等地区传统丧葬仪式中的重要环节,特指在出殡起灵时,由逝者的长子或长孙将用于烧纸钱的瓦盆摔碎的习俗。其核心含义与文化象征如下:
器物特征
“老盆”指底部钻孔的灰色陶盆(俗称“丧盆”),专用于停灵期间焚烧纸钱。钻孔象征阴阳相通,供亡魂取用冥资。
来源:《中国民俗大系·河南民俗》(甘肃人民出版社,2004年)
仪式场景
起灵前,孝子跪于棺前,双手高举丧盆过头顶,在司仪号令下奋力摔碎于地面。摔盆力度越大,象征子孙越孝、家族越兴旺。
来源:《中华丧葬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继承权的标志
摔盆者通常为长子长孙,代表其继承家业的主导权。若无子嗣,则由血缘最近的男性亲属代行,隐含宗法制度下的传承秩序。
来源:《汉族丧葬祭仪旧俗谭》(武汉出版社,1998年)
灵魂渡劫的隐喻
民间信仰中,亡魂需过“恶狗村”“奈何桥”等关卡,摔盆声可震慑恶灵,瓦盆碎片化为“打狗饼”助亡魂通行。
来源:民俗学者岳永逸《灵验·磕头·传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0年)
生死界限的割裂
摔碎日常器物象征生者与亡者彻底分离,标志葬礼从守灵过渡到送葬阶段,具有强烈的仪式转折意义。
来源:人类学家郭于华《死的困扰与生的执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
该习俗主要盛行于黄河流域农耕文化区,尤以河南、河北、山东、山西为典型。清代地方志《河南通志·丧祭》载:“柩行,以瓦盆掷破,曰摔老盆”,印证其历史延续性。现代民俗调查显示,鲁西南地区仍保留“盆碎一声,孝子哭路”的完整仪轨。
来源:《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北卷》(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89年)
《汉语民俗文化词典》(商务印书馆,2021修订版)
“摔老盆:北方丧礼程式。出殡时孝子摔碎烧纸瓦盆,宣告遗产继承权属,兼具驱邪、送灵功能,属非物质殡葬文化遗产。”
(注:因部分古籍文献无公开电子资源链接,来源标注以权威出版物信息为准;现行地方民俗数据库如“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可检索相关学术论文佐证细节。)
“摔老盆”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汇,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
在传统葬礼中,“摔老盆”指出殡时由长子或长孙将祭奠用的瓦盆(俗称“丧盆子”)摔碎的仪式。该习俗承载以下意义:
据民间故事记载(),该习俗起源于一位名为慧娘的女子,其养子富贵在葬礼上因悲痛晕倒摔碎瓦盆,后演变为“孝心盆”的典故,强化了孝道传承的内涵。
少数资料(如)提到“摔老盆”作为成语,比喻“事情彻底失败”,但此用法在权威文献中较少见,可能属于地域性引申义。
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判断词义,若涉及传统文化研究,可参考《汉语大词典》及民俗文献进一步考证。
儤工裱衬不祀才难粗窥刀风雕甿地垠笃爱杜房对比度对待阏积凡底访求缚辱槀街高视阔步珩璜韩卢逐逡黄攒蕈活动分子伙烦脚店蟭蟟接力赛跑竭忠境土谨敏久续瘠形隽朗鲲鲸滥言利赖鳞僮六法年幼无知飘飍飘茵随溷瓶罄罍耻评赞切勿清暇亲近期求三摩三嬗生枝柑恃性手镯説是道非诉陈天阶停藏透颖锥腿裆陷入沉思晓角晓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