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在外之主事者。《左传·昭公十三年》:“ 齐桓 , 卫姬 之子也,有宠於 僖 ,有 鲍叔牙 、 宾须无 、 隰朋 以为辅佐,有 莒 卫 以为外主,有 国 高 以为内主。” 杜预 注:“ 齐 桓 出奔 莒 卫 ,有舅氏之助。”
“外主”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析:
“外主”指在外的主事者或外部支持力量,通常用于描述在外部环境中起主导作用的人或势力。例如《左传》中提到齐桓公依靠“莒卫”作为外主,即借助外部力量巩固地位。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查阅《左传》原文或权威历史词典。
外主,是一个汉字词语,由“外”和“主”两个字组成。
其中,“外”字的部首是“卜”,总共有五个笔画;“主”字的部首是“丶”,总共有五个笔画。
“外主”这个词来源于古代汉字,意为与内乡相对的地方,即外地的主人或外地的掌握者。
在繁体字中,“外主”通常写作「外主」。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汉字的形状略有不同,但整体结构与现代写法相似,只是一些笔画的书写顺序和形状有所变化。
1.他是这个小镇的外主,管理着所有外来工人。
2.由于外主的干预,内地的市场价格也受到了影响。
外主可以与其他词语组合形成新的词语,如外主政权、外主公司等。
与外主意思接近的词语有外乡、异地、外地等。
与外主意思相反的词语有内主、本地、本乡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