簜札的意思、簜札的详细解释
簜札的解释
纸名。即玉版纸。 明 杨慎 《荡栉》:“ 郭知玄 《韵序》:‘银铂乍閲, 晋 豕成羣,盪櫛行披,鲁鱼盈贯。’盪如《周礼》‘簜节’之簜,谓竹也。櫛,与札同……又可知簜札,今之玉板牋, 知玄 指此。”
词语分解
- 簜的解释 簜 à 大竹。 笙箫之类的乐器。 古代使者盛符节的竹函。 笔画数:; 部首:竹; 笔顺编号:
- 札的解释 札 á 古时写字的小木筒:札记。 信件:手札。信札。 旧时的一种公文:札子。 夭死。 笔画数:; 部首:木;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簜札”是一个较为生僻的古代词汇,具体含义如下:
1.基本释义
- 簜札(拼音:dàng zhá)指一种名为“玉版纸”的纸张。其中:
- 簜:原指大竹,引申为竹制书写材料(《周礼》中“簜节”即指竹制符节)。
- 札:古代指竹片或木片,用于书写简短文字(读作zhá,非zhā)。
2.历史文献依据
- 明代学者杨慎在《荡栉》中提到:“簜札,今之玉板牋”,说明其材质与竹相关,且为较精致的纸张。
3.相关对比
- 与“札”相关的书写材料还有:
- 牍(dú):较厚的木板,用于正式文书。
- 简(jiǎn):狭长竹片,可串联成册。
4.注意点
- 该词在现代已极少使用,多见于古籍或考据类文献。
- 的权威性较低,建议结合《说文解字》《周礼注疏》等权威典籍进一步查证。
如需更详细的古代纸张分类或书写材料演变,可参考文献学相关研究。
网络扩展解释二
《簜札》这个词意思是指一种由细长纸条或木板制成的夹子或卷轴,用于存放纸张或文件。它的拆分部首是简体字的「竹」和「札」,部首的笔画分别是6画和5画。该词源于中国古代,是古代办公场所使用的一种文具。
在繁体字中,「簜」的字形与简体字相同,但是「札」的形状稍微有所不同。由于繁体字保留了更多的古代字形,它更接近古代汉字的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簜」的形状可能与现代稍有不同,但整体结构和意义是相同的。古代的笔画数目可能也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个例句:他打开手中的簜札,整理里面的文件。
与「簜札」相关的组词可能包括「簜子」、「簜箕」等,这些词都指与簜札有关的器物或用途。近义词可能包括「卷轴」、「卷帙」等词语,它们也可以用来指代纸张或文件的存放工具。反义词没有明确的对应,因为「簜札」是一个特定的词汇,没有常见的相反意义的词语与之对应。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请告诉我。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