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ocile subject] 指归附新统治者或外族侵略者的人
含贬义
(1).顺应民心。《孝经·广致德》:“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 邢昺 疏:“若非至德之君,其谁能顺民心如此。” 三国 魏 锺会 《檄蜀文》:“ 高祖 文皇帝 应天顺民,受命践祚。” 南朝 齐 王屮 《头陀寺碑文》:“应乾动寂,顺民终始。”
(2).教化百姓。顺,通“ 训 ”。《管子·牧民》:“守国之度,在饰四维;顺民之经,在明鬼神,祇山川,敬宗庙,恭祖旧。”
(3).旧指听天由命、安守本分的人。《列子·杨朱》:“不逆命,何羡寿?不矜贵,何羡名?不要势,何羡位?不贪富,何羡货?此谓之顺民。” 汉 桓宽 《盐铁论·授时》:“ 三代 之盛无乱萌,教也。 夏 商 之季世无顺民,俗也。”
(4).指归附外族侵略者或归附改朝换代后的新统治者的人。含贬义。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今者 北京 之破,民则愿为外国之顺民,官则愿为外国之总办,食其俸禄,资其保护。” 老舍 《四世同堂》二二:“城亡了,他一筹莫展;国亡了,他还是低着头去作个顺民。” 田汉 《回春之曲》第三幕:“ 日本 帝国主义正企图继续进攻 中国 、奴役 中国 人民,不愿意做亡国奴的,不愿意做顺民的起来,杀啊,前进!”
(5).泛指逆来顺受的人。 老舍 《茶馆》第三幕:“我呢,作了一辈子顺民,见谁都请安、鞠躬、作揖。” 柳青 《狠透铁》五:“三十来岁,还是光棍汉,和他妈一块过着他是暴君、老婆婆是顺民的无冲突的日子。”
“顺民”一词的含义较为复杂,需结合历史演变和语境理解,以下是详细解释:
本义层面
指顺应民心或教化百姓,如《孝经》中“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强调统治者需体察民意()。
哲学范畴
在《列子·杨朱》中,“顺民”指顺应自然、不贪欲之人,如“不逆命,何羡寿;不矜贵,何羡名”,表达道家思想中的无为境界()。
以上解析综合了古籍、近现代文学及语义演变,需注意语境差异。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孝经》《列子》等原著或语言学资料。
《顺民》是一个中文词汇,意思是顺从民众、顺从人民。
部首:⾭ (mǎo)
笔画:12画
来源:《说文解字》是【顺民】最早出现的文献来源。
繁体:順民
古时候汉字写法:順民
例句:他一直是个顺民,从不违抗上级的安排。
组词:顺从、民意、民众
近义词:言听计从、服从、听命
反义词:抵抗、反抗、不顺从
暴疾包浆保训憋性鷩鸟敕封崇崛川口聃周倒驴不倒架大族电化教育饤坐梨斗志对审二张法律关系主体风调雨顺伏流辅主告劳高整个例光驾牿委黑白月讙譊火热角带角音极叫金马署及时行乐吉物眷伫剧种流滑陇客镂冰炊砾落雁路照埋三怨四屏蔽前日起夫棋谱上任沈痼深情故剑疏眉朗目疏昵熟睡榫销腾鶱天杪吐沫鼍龙外神仙人担谢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