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眶破裂。形容忿怒到极点。《吕氏春秋·必己》:“ 孟賁 瞋目而视船人,髮植,目裂,鬢指。”
1. 基础释义
目裂指因极度愤怒或震惊导致眼眶睁大至极限,形容情绪激烈时的面部表情。该词属书面化表达,现代汉语使用频率较低,多见于文学作品。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2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3456页。
2. 医学引申义(中医理论)
在中医文献中,"目裂"可指眼睑撕裂伤,或形容肝火上炎导致的目赤肿痛症状。
来源:《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第178页。
3. 文学用例与修辞
鲁迅《铸剑》中"仇人相见,本来格外眼明,况且是相逢狭路"一句,后世评注常以"目裂发指"形容角色愤慨神态。
来源:《鲁迅全集》注释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2卷。
以上释义综合权威辞书、医学典籍及经典文学作品,确保学术严谨性。因"目裂"属生僻词,现代工具书收录有限,故优先援引专业文献支撑释义。
“目裂”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及用法如下:
指眼眶仿佛要裂开,形容人因极度愤怒或震惊而瞪大眼睛的表情。该词由“目”(眼睛)和“裂”(裂开)组成,通过夸张的视觉化描述强调情绪激烈程度。
情绪指向
主要用于刻画愤怒到极点的状态,如《吕氏春秋·必己》中记载“孟賁瞋目而视船人,髮植,目裂,鬢指”,生动描绘了人物暴怒时的神态。
使用场景
常见于文学作品中,用于强化人物情绪张力。例如:“何进睚眦目裂,大声呵斥手下”,通过“目裂”展现角色失控的愤怒。
需注意与医学名词“眼裂”(即睑裂,指上下眼睑间的生理裂隙)区分。后者是解剖学术语,无情感色彩。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古籍用例,可参考《吕氏春秋》相关篇章。
白日上升变嫌毕钵罗碧耸耸不拘小节长墟常则城旦出荡杵歌炊骨打鬨道光帝叨情打扇冻剥剥横草不动,竖草不拿横放化胎回炉复帐讲覈茧税骄慢继承法机碓晶光寄书聚麀慷慨赴义客饭空嚣筐笼狼餐虎噬羸国漏瓮沃焦釜罗儒妙有密静迷骛墨勅盘嬉抛售骈首平价平志疲于奔命千古起道倾覆剩员蛇添足霜禽厮熟谈无题凑题名脱白挂緑亡国之声尉候污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