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瓮沃焦釜的意思、漏瓮沃焦釜的详细解释
漏瓮沃焦釜的解释
用漏瓮里的余水倒在烧焦的锅里。比喻情势危急,亟待挽救。
词语分解
- 焦釜的解释 烧干水的铁锅。《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且救 赵 之务,宜若奉漏瓮沃焦釜也。”此喻情势危急。《战国策》作“燋釜”。 宋 辛弃疾 《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词:“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於今喜睡,气
专业解析
"漏瓮沃焦釜"是一个源自古代典籍的成语,现从汉语词典角度解析其含义如下:
一、成语本义与字面解释
- 漏瓮:指底部有裂缝的陶制盛水器(瓮),喻指残破无用之物。
- 沃:意为"浇灌"。
- 焦釜:指烧焦的锅(釜),喻指亟待解救的危急状态。
字面意为"用漏瓮中残存的水去浇救烧焦的锅",形象描述以无效资源解决紧急问题的矛盾行为。
二、引申义与核心内涵
该成语比喻:
- 举措失当:用错误方法处理危机,如《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载苏代谏言:"且夫救赵而军其郊……是漏瓮沃焦釜也",讽喻用兵策略的荒谬性。
- 徒劳无功:强调资源与需求不匹配导致的无效努力,如明代《涌幢小品》评述政令"犹漏瓮沃焦釜"。
- 深层警示:暗含对决策者资源调配能力与问题认知深度的批判,警示需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典籍溯源与权威释义
-
《史记》典源
出自《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苏代以"救赵而军其郊"类比"漏瓮沃焦釜",揭示军事行动的自我消耗本质。
原文引证:
"且夫救赵而军其郊……是漏瓮沃焦釜也。"
-
《汉语大词典》释义
释为"用破瓮中残余的水救烧焦的锅,喻方法失当,无济于事"(《汉语大词典》第6册)。
-
《辞源》补充说明
强调其"喻不能解决问题,反加速恶化"的负面效应(《辞源》修订本)。
四、现代应用场景
- 管理决策:批评资源错配(如挪用基础建设资金填补短期债务)。
- 政策制定:警示治标不治本的施政(如仅拨款扶贫而不解决就业)。
- 文学修辞:常见于杂文批评,如鲁迅曾以类似意象讽刺无效改革。
参考文献来源:
-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原文(国学大师网)
- 《汉语大词典》(汉典)
- 《辞源》(商务印书馆修订版)
网络扩展解释
“漏瓮沃焦釜”是一个汉语成语,读作lòu wèng wò jiāo fǔ,其核心含义是比喻情势危急,亟待挽救。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词义与结构
- 字面分解:
- 漏瓮:指有漏洞的陶瓮,水会从中渗出(象征资源有限或不足)。
- 沃焦釜:将剩余的水浇在烧焦的锅上(比喻用有限资源解决紧急问题)。
- 整体寓意:
- 用漏瓮里仅存的水去扑灭烧焦的锅,凸显危机迫在眉睫,需立即采取行动。
二、典故与出处
- 出自《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且救赵之务,宜若奉瓮沃焦釜也。”
典故背景为战国时期,齐国谋士建议尽快救援赵国,强调局势如“漏瓮沃焦釜”般刻不容缓。
三、用法与语境
- 语法:多作宾语,用于描述紧急需补救的情况。
- 感情色彩:褒义词,强调积极应对危机的态度。
- 示例:
“公司资金链断裂,必须像漏瓮沃焦釜一样迅速调整策略。”
四、补充说明
- 生僻程度:该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
- 近义表达:燃眉之急、刻不容缓。
如需进一步了解成语背景,可参考《史记》原文或权威词典(如、6、9)。
别人正在浏览...
搬鬭板帐钱镳旗并兵菜油丑异打夯大媒当实點絳唇抵诃帝灵嫡裔番藷发扬蹈励非心蜂锐乖谬光隆瑰辞鼓子降附交通吉佃王金粟倦出爵罗口语亮相联姻捩柂力克邻甲隶仆人龙筇笼脱氀褐眇绵溟沐拗句爬灰强唇劣嘴气笛切花切挚跫步气味扫房莎衣神不守舍沈遁识微知著收信人书缄粟陈贯朽吴文俊先端现示谢天谢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