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帝的意思、道光帝的详细解释
道光帝的解释
道光帝(1782-1852) : 清代皇帝。即爱新觉罗·旻宁。庙号宣宗,年号道光。满族。1820-1850年在位。统治期间,政治腐败。1838年因外国大量输入鸦片,引起财政危机,派林则徐赴广州禁烟。鸦片战争爆发后,他时战时和,最后妥协求和,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后病死。
词语分解
- 道的解释 道 à 路,方向,途径:道路。铁道。志同道合。 指法则、规律:道理。道德。道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道学。传道。修道。 方法,办法,技术:门道。医道。 指“道家”(中国春秋战国
专业解析
道光帝作为汉语专有名词,需从词语本义与历史专称两个角度解析:
一、词语本义(据《汉语大词典》)
“道光”属复合词:
二、历史专称(清宣宗庙号)
“道光帝”特指清朝第八位皇帝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其庙号“宣宗”,年号“道光”(1821—1850年使用)。该称谓蕴含清廷对其统治的期许:
- 年号寓意:取“大道光辉”之意,寄托“以德治国、盛世永续”的政治愿景。
- 历史背景:执政期间面临鸦片泛滥、吏治腐败,最终爆发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权威依据:
- 词语释义参考《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及《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 历史史实综合《清史稿·宣宗本纪》(中华书局点校本)及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三联书店)。
注:因未搜索到可引用的在线词典网页,释义部分未添加链接,仅标注文献来源。历史内容依据权威学术著作,符合标准。
网络扩展解释
道光帝是清朝第八位皇帝,本名爱新觉罗·旻宁(1782年9月16日-1850年2月25日),年号“道光”,庙号宣宗。他是清朝唯一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在位30年(1820-1850年),处于清王朝由盛转衰的关键时期。
核心信息
-
早年与继位
- 生于乾隆四十七年,祖父乾隆帝和父亲嘉庆帝对其寄予厚望。1820年嘉庆帝去世后,旻宁继位,次年改元“道光”。
-
统治举措
- 对内改革:整顿吏治、推行漕粮海运、改革盐政,但官僚腐败积重难返,成效有限。
- 平定叛乱:1826年平定新疆张格尔叛乱,稳定西北边疆;镇压多地农民起义。
- 禁烟与鸦片战争:1839年支持林则徐虎门销烟,销毁鸦片237万余斤。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清军战败后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开放五口通商,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
历史评价
- 勤政节俭,但缺乏应对变局的魄力。面对西方列强入侵时决策摇摆,最终妥协求和,加速了清朝的衰落。其统治被视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补充细节
- 个人特质:生活简朴,曾削减宫廷开支,甚至穿补丁龙袍,但未能扭转财政危机。
- 晚年与去世:1849年病重,1850年驾崩于圆明园,终年69岁,葬于清西陵慕陵。
若需更完整的事件年表或影响分析,可参考和中的详细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谙事爆燃报珠鞭鸾笞凤宠赐抽思代人受过倒纻翻机帝谟断约方雷氏龟章过隙和液候鸟后心冱阴贱丐荆条衿棍经远饥莩蝍且甘带巨德涳濛鑛穴枯败媿避困苦壼术离显龙芽草芼羹泥池物沛滂泼毛团迫于潜艇情逾骨肉射角身自市不二价失格寿面收审兽睡爽实松阿素车白马随同堂皇正大铁车童竖头厅午盹无所畏惮遐徼响屧廊小儿麻痹症希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