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眶破裂。形容忿怒到極點。《呂氏春秋·必己》:“ 孟賁 瞋目而視船人,髮植,目裂,鬢指。”
1. 基礎釋義
目裂指因極度憤怒或震驚導緻眼眶睜大至極限,形容情緒激烈時的面部表情。該詞屬書面化表達,現代漢語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文學作品。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2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第3456頁。
2. 醫學引申義(中醫理論)
在中醫文獻中,"目裂"可指眼睑撕裂傷,或形容肝火上炎導緻的目赤腫痛症狀。
來源:《中醫症狀鑒别診斷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年,第178頁。
3. 文學用例與修辭
魯迅《鑄劍》中"仇人相見,本來格外眼明,況且是相逢狹路"一句,後世評注常以"目裂發指"形容角色憤慨神态。
來源:《魯迅全集》注釋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第2卷。
以上釋義綜合權威辭書、醫學典籍及經典文學作品,确保學術嚴謹性。因"目裂"屬生僻詞,現代工具書收錄有限,故優先援引專業文獻支撐釋義。
“目裂”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及用法如下:
指眼眶仿佛要裂開,形容人因極度憤怒或震驚而瞪大眼睛的表情。該詞由“目”(眼睛)和“裂”(裂開)組成,通過誇張的視覺化描述強調情緒激烈程度。
情緒指向
主要用于刻畫憤怒到極點的狀态,如《呂氏春秋·必己》中記載“孟賁瞋目而視船人,髮植,目裂,鬢指”,生動描繪了人物暴怒時的神态。
使用場景
常見于文學作品中,用于強化人物情緒張力。例如:“何進睚眦目裂,大聲呵斥手下”,通過“目裂”展現角色失控的憤怒。
需注意與醫學名詞“眼裂”(即睑裂,指上下眼睑間的生理裂隙)區分。後者是解剖學術語,無情感色彩。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用例,可參考《呂氏春秋》相關篇章。
邊襕褊陋剝膚及髓不瞚殘熱參綴镵削程命饬責瘡腫傳為美談刺股懸梁從服寸衷殆危啖啜大胥二十四韻風行電擊風靡一時負俎公設佹辯駭人聞聽海望阖門百口花案胡貉夾被窩駕海蹇淺角鬭激丹擊節激淩觼軜居幹開閉瞘瞜揆理矛盾律秘忌彌節内言槃薄辟剌绮栊七灣八拐躣躣三料匠騷屑審克申文始冠雙崗通時達變同訓魋結陀羅骠萬古留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