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寄书的意思、寄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寄书的解释

传递书信。 北周 庾信 《竹杖赋》:“亲友离絶,妻孥流转; 玉关 寄书, 章臺 留釧。”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六:“寄书 龙城 守,君驥何时秣?” 宋 陆游 《箜篌谣寄季长少卿》之二:“寄书何时到, 江 汉 春茫茫。”《水浒传》第三一回:“他知道我杀了 阎婆惜 ,每每寄书来与我,千万教我去寨里住几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黄英》:“忽有客自 东粤 来,寄 陶生 函信。发之,则嘱姊归焉。考其寄书之日,即妻死之日。”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寄书”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多个权威来源综合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寄书”指通过书信传递信息或表达思念之情,常用于描述因距离阻隔而借助书信沟通的场景。这一行为不仅包含信息传递,也承载着情感表达的功能。


详细解释

  1. 核心意义
    字面含义为“传递书信”,强调通过信件实现远距离交流。例如:

    • 杜甫诗句“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表达战乱中书信难通的无奈;
    • 徐光启在家书中叮嘱儿子“时时觅便信寄书来”,体现对亲情的重视。
  2. 文学与情感表达
    古代文学中,“寄书”常与离别、思念等情感关联。如:

    • 庾信《竹杖赋》中“玉关寄书,章臺留釧”,暗含亲友离散的愁绪;
    • 陆游“寄书何时到,江汉春茫茫”抒发了盼信的焦灼。
  3. 其他用法
    极少数语境下可指“邮寄书籍”(如提到),但此用法罕见且非主流。


常见出处


“寄书”的核心是“以信传情”,既承载信息传递的实用性,又蕴含深厚的情感价值。其用法在古典文学中尤为常见,现代语境中则多用于怀旧或书面表达。

网络扩展解释二

寄书 - 词义

“寄书”是指通过邮递将书籍寄送给他人。寄书是一种传递信息、分享智慧的方式。

寄书 - 拆分部首和笔画

寄书的部首是宀(mian)。

“寄”字的笔画顺序:丨丶丿、勹、冂、泫(xuan)。

“书”字的笔画顺序:丨、勹、㇏、一、丨、ˋ、㇐、㇆、丆。

寄书 - 来源

“寄书”这个词来源于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论语》中的一句名言:“诗云:‘寄书长不达’”。从古代开始,人们就通过信件、书信等形式进行书信往来。

寄书 - 繁体

繁体字“寄書”。

寄书 -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寄书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说文解字》中,寄书的写法为“寀書”。

寄书 - 例句

他通过邮局寄书给远在他乡的朋友。

远方的亲人通过寄书向我送去了祝福和关怀。

寄书 - 组词

寄信、寄包裹、寄邮件、寄快递、寄明信片

寄书 - 近义词

投寄书籍、邮寄书本、发送书籍

寄书 - 反义词

收书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