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规定财产继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各国立法不尽相同,主要内容可概括为:继承开始的时间,继承开始的地点,法定继承,遗嘱继承,继承权的接受、放弃与剥夺等有关规定。
继承法是调整公民死亡后遗产归属关系的法律规范,其核心在于保护公民私有财产的继承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继承编(原《继承法》已废止),主要内容如下:
继承法通过规定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方式,明确遗产分配规则。前者适用于被继承人未立遗嘱的情况,后者则尊重被继承人的个人意愿。
法定继承
遗嘱继承
允许自然人通过遗嘱将财产指定给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多人,或赠与非继承人(即遗赠)。
原《继承法》自1985年实施,2021年《民法典》生效后相关内容整合至继承编,新增如遗嘱信托等规定。
如需具体案例分析或司法解释细节,可参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继承编的司法解释。
继承法是指用于确定财产或权益在死亡或胎教的情况下如何转移的法律规定。它主要涉及遗产分配和继承人的权利和义务等相关事项。
《继承法》这个词可以从“纟”和“法”两个部首来拆分。其中,“纟”为左边的部首,表示与线、纤维相关的意思;“法”为右边的部首,表示与法律相关的意思。
《继承法》的笔画数为8画,其中“纟”部为3画,“法”部为5画。
《继承法》这个词来源于汉语中的口语概念,用于指代关于继承的法律法规。
《继承法》这个词的繁体写法为「繼承法」。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会有一些变化。对于《继承法》这个词,古代人有时会将其写作「繼承之法」,表示继承的方法或制度。
1. 按照继承法的规定,他将继承父亲的全部财产。
2. 遗嘱是继承法中一种重要的方式,用于规定财产的继承和分配。
1. 继承人:指被确定为继承某人财产或权益的个人。
2. 继承权:指继承人依法享有的对遗产的权益。
3. 继承顺序:指按照继承法规定确定继承人的次序。
1. 遗嘱法:指通过遗嘱规定财产继承和继承人权利义务的法律。
2. 遗产法:指涉及遗产继承确认、继承人权益和分配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没有明确的反义词与《继承法》相关。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