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语。小乘指持戒严密的修行,大乘指蕴善于内而不外著的修行。 释迦牟尼 弟子 罗睺罗 以“密行第一”著称。《法华经·授学无学人记品》:“ 罗睺罗 密行,惟我能知之。”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阿踰陀国》:“ 无著 弟子 佛陀僧訶 者,密行莫测,高才有闻。” 宋 张商英 《护法6*论》:“僧者,佛祖所自出也,有苦行者,有密行者。”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密行汉语 快速查询。
“密行”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释义,需结合具体背景理解:
在佛教中,“密行”指一种修行方式,分为小乘和大乘的不同侧重:
作为日常用语时,“密行”指暗中行动或秘密进行活动,例如:“警方密行侦查,最终破获案件”。
需注意语境差异:佛教术语强调修行境界,而通用含义偏向行为描述。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法华经》《大唐西域记》等典籍。
密行是一个常用词语,指的是行动隐秘、不为人知。它可以用来形容秘密进行的活动或不公开的行动。
密行的拆分部首为宀和行,其中宀是汉字的部首之一,表示与屋宇有关的意思;行表示行走、活动的意思。
密行的拼音为mì xíng。
密行的总笔画数为11画。
密行一词来源于古代汉语,最早出现在《论语·述而》中。后来,密行逐渐被广泛使用,并成为现代汉语中常见的词汇之一。
密行的繁体字为密行,字形与简体字无明显差别。
在古代,密行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差异。然而,由于相关资料有限,我们无法提供确切的古代写法。
1. 他们在暗中密行,进行了一次重要的秘密交易。
2. 这个组织的成员经常密行于黑夜中,执行各种任务。
依法行事、行医、行为、行动、行装、秘密行动。
暗地里、地下、秘密、隐秘。
公开、明确、公然。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