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忘忧草。《文选·陆机<赠从兄车骑>诗》:“感彼归涂艰,使我怨慕深;安得忘归草,言树背与衿。” 吕向 注:“忘归草,谓忘忧草。”
“忘归草”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语,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和文献来源:
字面构成
由“忘”(忘记)、“归”(回家)、“草”(植物)三字组成,字面可理解为“使人忘记归途的草”。
核心释义
通常有两种解释方向:
作为成语的比喻义
强调“迷失状态”,多用于描述现实或精神层面的方向缺失。例如:
作为植物的文献依据
源自《文选·陆机〈赠从兄车骑〉诗》:“安得忘归草,言树背与衿。”吕向注明确指出“忘归草即忘忧草”。古代常以萱草(忘忧草)寄托消愁之意,此处通过诗文引申出“忘却归途烦恼”的意象。
可通过权威词典(如汉典)进一步验证植物相关的历史用法,而现代比喻义多见于通俗释义。
《忘归草》顾名思义,指的是忘记回家的草。这个词常用来形容有些人迷失在外,无法回到故乡的心情状态。
《忘归草》这个词的主要部首是草字底部的艸,其余部分是忘和归。草字的笔画数为12画,忘和归分别为7画和9画。
《忘归草》一词最早出现在《韩非子·外储说左右》这篇古代文献中,形容了人们离开故土、无法归乡的悲伤情绪。在繁体中,忘归草又被写作「忘歸草」。
在古时候,忘归草的写法可能略有差异。一种古代写法中,「归」字的上部是一个小小的「人」字,下部是一个「古」字。以这种写法来表达忘归草可以更生动地展现出人离家的心情失落。
1. 这片《忘归草》给我带来了无尽的思乡之情。 2. 心中埋下了种子,已变成了一颗《忘归草》。
组词:忘乡、归心、草木、归家
近义词:迷失、离乡、流浪
反义词:回家、归乡、返乡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