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語。小乘指持戒嚴密的修行,大乘指蘊善于内而不外著的修行。 釋迦牟尼 弟子 羅睺羅 以“密行第一”著稱。《法華經·授學無學人記品》:“ 羅睺羅 密行,惟我能知之。”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阿踰陀國》:“ 無著 弟子 佛陀僧訶 者,密行莫測,高才有聞。” 宋 張商英 《護法6*論》:“僧者,佛祖所自出也,有苦行者,有密行者。”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密行漢語 快速查詢。
密行是漢語中具有多層含義的複合詞,其釋義可從以下三方面闡釋:
佛教術語:持戒嚴密的修行
在佛教經典中,“密行”指修行者嚴格遵循戒律、精進修持的行為。例如《法華經·譬喻品》提到:“諸佛秘要之藏,如來密行。”此處“密行”強調佛法的深奧與修持的隱微。唐代高僧窺基在《法華經玄贊》中亦注解:“密行,即微細戒也。”
隱秘的行為
在世俗語境中,“密行”可指暗中進行的活動。如《後漢書·皇後紀》載:“(皇後)密行鸩毒,皇子遂殒。”此處形容隱蔽的惡行。清代學者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釋“密”為“山如堂者”,引申為“隱蔽之處”,故“密行”含不公開之意。
密集排列的形态
古代文獻中,“密行”還用于描述緊密排列的樣态。如《文心雕龍·練字篇》稱:“篆隸密行,飛白間出。”此指書法或文字排列的緊湊規整。
參考資料:
“密行”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釋義,需結合具體背景理解:
在佛教中,“密行”指一種修行方式,分為小乘和大乘的不同側重:
作為日常用語時,“密行”指暗中行動或秘密進行活動,例如:“警方密行偵查,最終破獲案件”。
需注意語境差異:佛教術語強調修行境界,而通用含義偏向行為描述。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法華經》《大唐西域記》等典籍。
半班步步為營慚怯策彗讒诋澈底澄清吹笙廟楚路祠宇帶引狄克推多都德放軟頑反臉幹女兒古慤悍戆蒿薤厚皮饅頭畫虎不成花梢霍濩檢卷谫愚焦脣乾舌金石為開具臣爵號口松寬息糧糒流民梅紅傘梅花疊瞢松明火持杖乃眷内開泥塵弄黍螃蟹鵬翼圮族迫劫起程青輝青蓮眼親友槭槭認舊善罷甘休上宮神影折席實字誰信道四裴問話小康水平戲兵